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傻傻分不清楚

作者:诊所老板之家 2017-07-25阅读:1286次

导读: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你以为这是过敏性休克了!不,也许可能是输液反应。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你分得清吗?

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6年12月29日,人民网报道1岁半男童输完液浑身起疙瘩,原来医院对其注射了“细辛脑”,此药两年前就“严禁6岁以下儿童使用”。孩子因咳嗽在以医院输液,输液后一天,家长在发现孩子脸上红点、烦躁不安,然后带着孩子去漯河市某大医院检查过敏原,发现孩子对“细辛脑”严重过敏,所以才导致了孩子全身长满了红疙瘩,烦躁不安。

案例二:

2011年,据《城市晚报》报道,72岁的辽源市民冀大爷因意外致头部受伤,近些天来一直在辽源市某医院接受住院治疗。老人在输液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打寒战并抽搐不止,医生说这是属于正常的输液反应,但老人的家属发现,当时输液时的吊瓶内竟然有类似棉絮的沉淀物,而且不仅瓶里有,输液管里也出现了沉淀物。家属表示,一定是这瓶药的问题,才导致老人出现了危险。

案例三:

2017年3月,郑州市市民樊女士樊女士因为感冒,在家门口附近的诊所输液治疗。由于要注射头孢类药物,樊女士特意做了皮试,结果呈阴性,不存在过敏风险。没想到就在输液的第三天,樊女士刚输上液,就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随后就没有了意识。

分析:

观察上面两个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在该孩子本身就有对“细辛脑”严重过敏,加上这种药对6岁以下的小孩严禁使用,所以才造成孩子药物过敏反应。第三个例子该女士输液后第三天才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第二个例子是冀大爷头部受伤才进行输液,然后家属发现吊瓶内竟然有类似棉絮的沉淀物,这有可能是药物本身有问题才导致大爷休克。

所以经过分析,第一个例子应该是过敏性休克,,第三个例子属于严重迟发过敏反应。而第二个是输液反应

为什么要区分这两种反应呢?因为在医生诊疗时,有时候会很难分清输液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同时这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所以一定要正确判断这两个反应。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和“药物输液反应”?

1、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因人体对某些药物或物质过敏,在接触或使用这些药物后,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常见于青霉素类,也可见于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属于I型超敏反应。如果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

严重迟发过敏反应就是同一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感应性、适应症、不同疾病的患者中表现可能不同,加上药物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所以有可能延迟发生过敏反应。

2、药物输液反应

在了解药物输液反应之前,先了解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那药物过敏输液反应就是由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两者的临床表现

1、过敏性休克

病人首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冷汗、心悸,接着胸闷,心律失常,脉搏细速,血压迅速下降甚至神志不清,深度休克。同时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或一过性血管性水肿

2、药物输液反应

突然发冷、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四肢发冷、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急,严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

两者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体过敏体质对药物过敏,和药物本身没有关系。

第一个例子中,孩子是属于过敏体质,是自身带有过敏体质,注射禁药“细辛脑”自然会引起过敏性反应。

2、输液反应

(1)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

(2)输液器具

(3)配药加药中的污染

(4)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

(5)联合药物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

(6)输液速度过快

(7)环境空气的污染

第二个例子中,大爷的输液瓶内有棉絮状的沉淀物,这有可能是药物的质量或者环境污染问题等原因引起输液反应。除开大爷年龄大不说,输液瓶内有沉淀物有可能是药物引起大爷出现输液反应

“过敏性休克”和“输液反应”的诊断标准

1、过敏性休克

有无过敏史;表现胸闷、喉咙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腹泻;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血压下降等

第一个案例中,孩子输液后孩子脸上红点、烦躁不安,对“细辛脑”严重过敏,所以可以判断为过敏性反应。

2、输液反应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回复正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皮肤苍白等。

第二个案例,大爷在输液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打寒战并抽搐不止,在经过医生抢救后脱离了危险,体温恢复正常。

总的来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颤高热,与速发型过敏性休克不同。虽然二者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表现,但前者发冷寒战后,约10-15分钟面色潮红,寒颤后出现高热,以分钟计算;而后者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数秒、数十秒后面色灰白、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脏骤停等情况。

“过敏性休克”和“输液反应”的治疗方法

1、过敏性休克

抢救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一线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如何正确使用该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过去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近年来主张肌肉注射,它比皮下注射吸收快,皮下注射完全吸收需要6-15分钟。

肾上腺素( 0.1% )使用剂量:

成人 : 0.5ml(mg) im/次

>12岁: 0.5ml(mg)im/次

6岁~12岁 :0.3ml (mg) im/次

6月~6岁: 0.15ml(mg) im/次

1.应使用1:10,000肾上腺素溶液静注

2.一定不能用1:1,000(0.1%)肾上腺素溶液静注(十分危险!!!)成人:0.1%肾上腺素溶液0.1~0.3ml+0.9%NS 10ml静脉推注(慢! 5-10分钟以上)儿童:推荐0.01 mg/kg (最大剂量0.3 mg)相当于 1:10,000肾上腺素溶液(0.1 mL/kg)

肾上腺素用法和剂量

成人

0.1%肾上腺素溶液1 mg (1 mL) + 250 mL ivgtt

初始输注速率为15~60滴/min ,根据反应调整滴速,

儿童:

0.1%肾上腺素溶液按0.02-0.03mg/kg稀释到100 mL NS ivgtt

根据反应调定滴速,例如20kg的小孩调定滴速为20mL/h

记住:有条件要心电监护,无设备时一定每分钟测量血压及脉搏

2、输液反应

(1)出现输液反应,切记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要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拔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要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通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糖水、生理盐水等),可暂不加药。

(3)联合用药

①立即高流量吸氧;

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加入20ml 5%或2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小儿5--10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

③肌注异丙嗪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

④温度较高者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

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20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总结:

了解了输液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医生在诊断时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错误,确定是哪一个症状之后,那么对症下药,病人就可以药到病除,自然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医疗纠纷了。

参考文献:

文献1: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输液反应、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急救》http://www.doc88.com/p-9126962867215.html

文献2:张义元李凤婷田雅芹 ,三种联合用药治疗输液反应的疗效观察,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5年05期

文献3:孙安修,从纠纷病例谈合理用药——输液反应,《中国临床医生》2008年04期

文献4:高桂英,浅谈药物过敏反应,《中国基层医学》1995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