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老中医治疗鼻炎经验系列——耿鉴庭经验

作者:复旦华山主任医师 2018-12-14阅读:3196次


耿鉴庭先生对鼻病相当有研究,著有《中医中药防治鼻病》一书,提出了治疗鼻病的常用十二法,分别是:疏散利鼻法,清散畅鼻法,辛温燠鼻法,排脓清窦法,清气肃鼻法,消肿阔鼻法,滋阴润鼻法,御风健鼻法,解毒拔疔法,泻白靖鼻法,清火止衄法和育阴止衄法,对每种治法的主治、经验方药均有详细介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1.疏散利鼻法

主治:暴感风寒,鼻塞流涕,涕多清,常打喷嚏,头痛,或嗅觉暂时性失灵。局部体查见鼻甲肿大,黏膜充血,呈急性鼻炎现象。或兼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恶寒,舌苔白,脉浮。证属风寒犯鼻。

方:疏散利鼻汤。

药:紫苏叶6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生姜6克,葱白10克。

2.清散畅鼻法

主治:感受风热,鼻息不利,黏涕多,渐转为黄涕,嗅觉有时失灵。查见鼻黏膜呈现急性炎症改变。发热不恶寒,口渴,或不发热,头疼体痛;舌红,苔薄,脉浮数。证属风热袭鼻。

方:清散畅鼻汤。

药:薄荷3克,葛根10克,豆豉10克,苍耳子4克,蔓荆子10克,甘草2克,柳芽10克。

3.消肿阔鼻法

主治:肥厚性鼻炎,鼻甲增大,黏膜肥厚,点药难以使之收缩,通气甚差,嗅觉欠灵,常用口呼吸。若痰多者,脉多显滑象;若血瘀者,脉又多呈涩象;舌质多青紫,舌苔多白色,痰多者则黏厚。证属病久血凝气滞,故局部僵化不消,以致吐纳有碍,肺失清肃,痰浊难化。除用利鼻散(梅片、白芷)或鹅不食草研末吸鼻外,内服宜从消肿清肺着手。

方:消肿阔鼻汤。

药:芙蓉叶10克,丝瓜叶10~15克,浙贝母10克,马勃6克,路路通6克,红花6克,石菖蒲6克,苍耳子5克。

4.滋阴润鼻法

主治:干燥性鼻炎,鼻腔黏膜干燥,黏膜之上往往覆有薄层痂皮,自觉发干,有时发痒,或有灼热感,并且常因此类刺激效应而致患者频频擤鼻或挖鼻,以致鼻腔容易出血。检查可见鼻中隔前下部、下鼻甲、中鼻道前端黏膜表面干燥,甚至发亮,有小片薄痂附着,若强行揭除,则每见少量出血。若日久而症情较重者,鼻中隔可见溃疡。每伴有口干喜饮、皮肤干燥等现象。舌干苔少,脉多细数,亦有寸大而尺微者。证属肺燥阴虚,津液难以上承。除用芝麻油或滋润护鼻蜜(鲜白菊花、蜜清)涂鼻外,内服宜滋燥润鼻之剂。

方:滋阴润鼻汤。

药:天冬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黑芝麻22克。

5.御风健鼻法

主治:过敏性鼻炎,症见遇风即多喷嚏,鼻痒,流甚多清水涕,甚至泪流满面,常伴有暂时性嗅觉减退。检查见鼻黏膜多呈苍白色,患者体质多偏虚,易感冒,常出汗,易患头痛,脉多呈虚象,或呈濡象,舌苔变化往往不大,或现白苔。证属卫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风。除予以乙号清窍散(较之甲号方,冰片用量减少)吸鼻外,内服药处方原则宜强壮御风、祛风健鼻。

方:御风健鼻汤。

药:苍耳子6克,蝉蜕6克,防风10克,蒺藜10克,玉竹10克,炙甘草4克,薏苡仁12克,百合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