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别拖延症?《拖延心理学》告诉我的六个法则

作者:卓越教育 2017-08-29阅读:2994次

每年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的开学日,对于老师们来说,既紧张又兴奋,又要开始新的教学挑战了。

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学意味着上课、写作业、复习、考试,循环,一点也不让人期待。

作业还没写完,要交了怎么办!

暑假根本没有预习,我会不会跟不上节奏,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一上学,我的拖延症又要犯了,拖到要交了才写作业,考前几天才复习,完全没有自制力。

如何告别拖延症?《拖延心理学》告诉我的六个法则

拖延症,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词,我们常常把它挂在嘴边,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无论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

新学期,学生如何告别拖延症,提高自制力,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让学习成绩逐步提升?新任务,家长如何规划好执行时间,行动起来,拒绝拖延,达到老板期待?

今天,卓小越要聊一本对于所有人都适用的书,特别是对于学生和家长——《拖延心理学》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经典心理学畅销书——《拖延心理学》,作者为简·博克、莱诺拉·袁。

从原版书名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本书的主题,<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可直译为“拖延:为什么拖延?现在要怎么做才能告别拖延?”,这也是卓小越今天要深入探讨的主题。

告别拖延的六大法则

如何告别拖延症?《拖延心理学》告诉我的六个法则

01我们该如何面对失败?

面对失败,人类有两种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固定心态:失败是对人不能胜任的一次人生判决。

成长心态:努力学习/工作,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如果想摆脱‘“拖延”,我们需要正确地评判“失败”。要明白,行为表现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人的自我价值感并不完全由能力来决定。即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我们不要太害怕失败,失败并不是对一个人的全盘否定。

02成功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成功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与家人疏离、受人嫉妒、时刻完美,还是遇见更好的生活?

希望和家人亲近、和同事友好相处、偶尔犯错也被原谅,毕竟不是圣人,有缺点也无可厚非。你发现了没?前者拒绝成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理舒适边界。

但是,一个良好的关系(家人、朋友、同事、父子、母女等)要在依赖和独立之间获得平衡,既不恐惧疏远,也不恐惧亲近。

客观来说,成功可以让我们遇见更好的生活。

无论我们是学生还是成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去努力,用自己的一步步脚印描绘出成功的蓝图。单凭想象,无法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达尔文生存法则。

03你知道自我价值感在作怪吗?

当我们面对一个任务时,选择拖延,你知道你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心理在想什么吗?我们在希望“我”说了算,表示自己具有独立性,反对受别人控制,进而满足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但是,往往会因为没有好好完成任务,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

因此,惟有真正的行动,才能实践我们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真实的、持续的、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如何告别拖延症?《拖延心理学》告诉我的六个法则

04拖延者如何改变对时间的感知?

时间感是如何演化的?我们可以将时间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度。

【婴儿时间】:生活完全处于当下这个时刻

【幼儿时间】:基本生活在主观时间,但逐渐适应父母的时间。

【少年时间】:一个人时间感的戏剧性转变

【青年时间】:拖延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中年时间】:认识到时间的有限性

【老年时间】:接受生命无可避免的终结

拖延者对时间的感知,通常与人生阶段不符,容易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

但是,过去无法改变,只能在当下被重新阐释和学习。上天很公平,每个人一生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将过去整合进当下,并为未来之路做出自己的选择。

05如何改变“拖延基因”低自尊?

低自尊是拖延症的一大原因。大家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低自尊有可能改变吗?

我并不认为“俗话说”就等同于“真理”。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神经具有可塑性,因此我们的大脑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我们的生理基础可以满足自我改变。那么,该如何改变?

《拖延心理学》建议大家用鼓励而不是批评、同情而不是攻击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一个友善的声音,会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去走进低自尊这个不舒服的情感地带。

06如何克服执行功能障碍?

1、找到一个小目标,将它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跨出小小的第一步。

2、学习怎样记录时间,如何优化周围环境使自己向有利于成功的方向推进。

3、找一个友善且具有优秀执行能力的人跟你组成一个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