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作者:淘迪家庭 2017-10-15阅读:767次

这两天在微博收集了很多家长的疑问集锦。

例:为什么我的孩子一上学就生病闹别扭?

为什么孩子看到某种东西(医生、蛇、打雷)就害怕?

为什么孩子在家像小喇叭,在外面却闭口不开?

像之类的问题很多,但却没有解决方案。

其实,这些孩子的表现虽然不同,

但都属于儿童焦虑的一种。

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一、「分离焦虑」

Separation anxiety

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概念:指孩子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表现:

(1)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2)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3)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统计:

(1)全球有5-25%的孩子受到分离焦虑的影响,75%受到分离焦虑影响的孩子,会出现拒绝行为。

(2)孩子分离焦虑遗传率估计为73%,女孩的概率会更高。

(3)当焦虑情绪超过孩子的负荷范围,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才会初步被诊断为分离焦虑障碍(SAD)。

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NO:「我希望明天孩子离开我的时候,不要再哭了」

YES:「我希望明天孩子能更适应,离开我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

每当孩子哭闹所产生分离焦虑时,父母通常也会焦虑。所以希望孩子止住哭泣和哭闹,来缓和自己的焦虑状态。

这就能看出来,焦点错误是父母最常见的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管理分离焦虑,而不是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

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后,孩子的焦虑情况会自然而言的减弱。。

对策:

(1)不要过多关注孩子的行为。

(2)孩子回家后高质量的陪伴。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用绘本故事举例。

二、「特定焦虑」

Specific phobias

表现:

害怕打雷,例如闪电、刮风...

统计:

(1)特定焦虑指对孩子对于某种人事物过度恐惧,12%的人会出现特定焦虑征状,8.7%的人因特定焦虑症影响到生活。

(2)特定焦虑的高发期为幼儿期到青春期,即3-18岁。女宝比男宝更容易出现特定焦虑的问题。

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NO:「孩子不用怕,我把窗户关了你就听不到了」

YES:「孩子别怕,这只是自然现象。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其实孩子害怕某种人事物是正常的。

但父母却不应该通过回避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焦虑状态,因为这样只是和孩子变相的说明:“这是个需要害怕的事”。

所以父母应该适当性的忽略孩子的害怕情绪,来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三、「选择性缄默」

Selective mutism

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表现:

孩子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却言语正常。

统计:

(1)只有0.1%的孩子,会出现选择性缄默(SM)的情况,选择性缄默不会随着年龄增长改善,越早干预越好。

(2) 97%以上有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同时有社交焦虑症,大约20-30%的选择性缄默孩子有言语或语言障碍。

(3)出现某些特定场合不说话的情况一个月以上被判定选择性缄默。

NO:「你怎么去上学的时候不说话啊,明明在家像个小喇叭似的」

YES:「如果有个小朋友跟你说早上好,你会怎么回答他呢?」

面对选择性缄默的孩子,父母应该采用温和的方式来应对,要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强硬要求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如:

(1)不强迫患儿说话。

(2)减少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励,让孩子主动与客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时给以适度的鼓励。

(3)邀请孩子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

四、「社交焦虑」

Social anxiety

表现:

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就很紧张,不敢融入他们的集体。

统计:

(1)有90%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感受到社交焦虑。

(2)而感受到社交焦虑的人当中,有50%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症,而有社交焦虑的还在往往因为过度自我意识,难以与同龄人交往。

(3)害羞和社交焦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适应慢,后者是无法适应。

了解这4种心理焦虑,让孩子终生受益

NO:「快去和别的小朋友说话,你不说话怎么交朋友啊!」

YES:「今天你觉得其他小朋友怎么样?」

父母在帮助孩子解决社交焦虑时,首先不要直接和孩子聊他们的焦虑点。而是在社交话题下,和他们聊一些焦虑水平低的事情。

这样可以逐步渐进,让孩子尝试通过慢节奏的情况下去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沟通与玩耍,从而慢慢加强孩子自信心,消除社交焦虑。

预防:(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回避。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可能增加孩子长大以后患社交焦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