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我的前半生》大结局,贺涵与罗子君是否应该在一起

作者:相爱心理 2017-07-25阅读:4157次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马上就要大结局了,大家都在猜结果:到底贺涵与罗子君是不是在一起了。

心理学:《我的前半生》大结局,贺涵与罗子君是否应该在一起

网上有三种大结局猜想:

第一种,罗子君贺涵两人在一起了,不过这种结果的前提是唐晶已经有了归宿,这个归宿有可能是她有了新的男人(哪怕是陈俊生也好),或者是她患了癌症死了。不过小编认为这种观点真扯!

第二种结局是罗子君贺涵两人没有在一起,贺涵和唐晶在一起了,但是按照目前的剧情发展来看,应该是不可能吧?

第三者结局是罗子君和唐晶都没有和贺涵在一起,两人都有了新的归宿。

心理学:《我的前半生》大结局,贺涵与罗子君是否应该在一起

除此之外,还有人在说,“防贼防火防闺蜜”,罗子君(马伊琍饰演)不应该勾引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贺涵(靳东饰演),没有唐晶(袁泉饰演)陪伴罗子君早就是死了......

同时也有人在说,“爱情没有先来后到”,“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

《我的前半生》主角罗子君,可谓是从一个三角关系又掉入另外一个三角关系。先是小三凌玲(吴越饰演)破坏婚姻,迫使离婚后作为一个单亲母亲顽强而积极的生活,在此期间收到贺涵的无微不至关心,互生了情愫,最后不得不落入“抢”自己好闺蜜男朋友的两难境况。

心理学:《我的前半生》大结局,贺涵与罗子君是否应该在一起

左边是爱情,右边是道德和友情。罗子君与贺涵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有个著名的两年故事是“海因兹偷药”:海因兹的妻子病危,而他却无钱支付高额的药费。在药商既不肯降价,又不答应延期付款的情况下,为了就妻子的性命,海因兹破门而入偷了药。

读到此处,你不妨先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海因兹,如果你是罗子君,如果你是贺涵,如果你的唐晶,如果是陈俊生,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然后把答案放在你的心里;再继续往下读。

在“海因兹偷药”这个故事中,其两难选择在于应该遵守法律还是维护个人生命的权利,而在《我的前半生》里,其两难选择在于爱情与道德和友情。

柯尔伯格向被试者提出问题:海因兹应不应该这么做,为什么?

并通过被试者给出的答案以及其理由,分析其中所隐含的认知结构特点,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各包含两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以外在的标准控制,通过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如受到奖励就是好行为,受到惩罚就是坏行为。)

阶段一:惩罚和服从取向。以服从权威和避免受惩罚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不理解道德标准,不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两种价值观冲突。

阶段二:功利取向。以是否能满足个人需要作为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即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

习俗水平。(以遵从社会规范、社会规章制度为准则。)

阶段三:“好孩子”取向。以取悦并得到他人的认同,以他人的意图进行判断。认为权威人物所指定的社会准则、行为标准都是对的,应该遵守。

阶段四:“好公民”取向。也称为维护社会秩序取向,即作为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社会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公民的义务,不能违反法律、法规。

后习俗水平。(道德标准内化于己,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遇到道德标准矛盾冲突时,自我可以做出选择。)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认识到各种法规都是未公众的权利和利益服务的,符合公众需要的便应遵守,如果不适宜,就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修改。

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取向。这是理性良心取向,个体的道德认识超越社会法规和法律,普适于尊重每个人的尊严、生命价值和全人类的正义。个人可按伦理原则进行选择。如,海因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包括妻子和陌生人)。

按照统计,大部分人处于三、四的阶段,达到第五的人并不大,要达到第六的人更难了。你的道德认知结构处于第几个阶段呢,我想你已经知晓了吧。

心理学:《我的前半生》大结局,贺涵与罗子君是否应该在一起

罗子君有权利选择爱情,也有权利维护好闺蜜的感情。贺涵应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爱情和道义哪个更总要(很显然他选择了爱情)。唐晶有权利恨罗子君,但是更应该尊重自己,不要输了自己。

------------------------------

作者:一棵草Telen

【相爱心理】,用心理学看万千世界。

------------------------------

本文同步发布: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凤凰号、企鹅号、网易号。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留言、互动】

其他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