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很重要,培养孩子阳光心态(三)

作者:微童年那点事 2017-08-02阅读:5764次

孩子比较害羞,你该怎么办

场景再现

敏珠是一个非常害羞的孩子,她总是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老师和同学们有时竟然会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她没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在课间或午餐时间里,她习惯于自娱自乐。陌生人和她搭话,她就会满脸通红,好像快要哭出来的样子,躲到妈妈的身后。

有一次,妈妈领着敏珠去快餐店,敏珠想要一杯可口可乐,妈妈就让敏珠到柜台买,但是敏珠不愿意,和妈妈争执了20多分钟,最后经过一番练习之后才走到柜台前说出她想要一杯可乐,但是由于敏珠的声音太小,服务员没有听清楚,敏珠哭了出来。

“深度诠释”

你的孩子是否这样,或者出现过下面的一些征兆?

——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常感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对事物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虑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虑不要失败。

羞怯的本质就是一种不自信。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和核武器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那么,羞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先天原因。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二是家庭教育不当。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前者,家长代替了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子女缺乏经验,生活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恐惧、焦虑。后者,家长剥夺了子女思维和行动的机会,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和斥责,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惟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腼腆,心跳。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三是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原因。

四是挫折的经历。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心理健康很重要,培养孩子阳光心态(三)

“专家支招”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的话,你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正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让孩子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让孩子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当他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孩子的注意。

2.让孩子勇于和别人交往

让孩子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3.告诉孩子一些谈话的技巧

比如: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4.让孩子不要过于敏感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和情感,让孩子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

孩子依赖心强,你该怎么办

场景再现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因为父母会老,朋友会散,而“自己”却始终不会远离。歌德也曾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或者你还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所以要有壳的保护!

小蜗牛:为什么毛毛虫和蚯蚓不需要壳呢?

妈妈: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蚯蚓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没人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可见,自己的困境只有依靠自己走出,自己的良机和快乐,只有靠自己去发现和把握。一个人顶顶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该是“知己”了,只有“知己”才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

“深度诠释”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困惑着自己。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不动脑筋,易产生从众心理。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个决定。

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常常对子女过度保护,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