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临证经验】刘茂才教授脑病临证擅长用的对药(上篇)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2017-07-04阅读:2622次

本文作者

华荣 文灼彬 王立新 孙景波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刘茂才国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岭南林夏泉学术流派工作室

对药,又称药对、对子、兄弟药、姊妹药,是中医药学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从单味药到多味药组成方剂的过程中逐渐筛选出的、具有确切疗效的两种药物配伍。这种配伍是依据前人经验,有系统的配伍理论,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符合中药七情之“相须、相使、相畏、相反”规律,而不是随意的两种药物的组合。对药有的可相互协同,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有的可互弃其短而共取所长;有的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疗效;有的亦可相互制约,减轻毒副作用。

刘教授常惜《雷公药对》、徐之才所著《药对》之亡佚,教导我们体会《内经》半夏、秫米合用治失眠,乌贼与蘧茹治血枯,《伤寒论》半夏、生姜止呕而不渴之支饮,附子、干姜加强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本草纲目》黄柏配知母以滋阴泻火等名药对的使用,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正确运用对药的确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后学者继承发扬。

1

补气对药:北芪、党参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珍珠囊》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别录》云:“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泻痢,益气”。具大补元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生肌托毒,利水退肿之效,北芪较南芪补气力宏而欠润。党参甘平,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之功。《本草正义》载其“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两药配伍,刚柔相济,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生津养血,补气而不燥阴。又肺脾者,太阴也,足太阴脾土尤为阴中之至阴,于太阴之中引动清阳,阴阳相生也。

刘茂才教授常用量为黄芪30~60g,党参20g,对中风偏瘫、痿证、眩晕、癫痫等脑病辨证属元气亏虚、阴血不足需长期用药者可放胆用之,再伍他药常获佳效。若有津伤较甚或不耐温补者,予太子参,亦此意也。

2

健脾化湿对药:茯苓、白术

茯苓性甘淡平。主归手少阴心、足厥阴脾、手太阴肺、足少阴肾。功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症。《本草纲目》谓其“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白术味苦微甘性温,善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擅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四肢乏力。张锡纯谓其“为其具土德之全,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足太阴脾土为阴中至阴,喜燥而恶湿,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淡渗利湿,一燥一渗,运利相济,健脾气而助运湿,水湿除而脾健运,是标本兼治之大法,故土旺则能健运,能胜湿,升清气,上奉精微。治疗脾虚湿盛者,

刘教授常以此配伍健运脾胃,至于痰浊雍盛者往往加入法夏、胆星、菖蒲、远志以拨云散翳,然治痰湿之症务须健脾胃,此不变之法也。

3

豁痰开窍对药:远志、菖蒲

脑为髓海,主神明,贵在通利畅达,痰浊蒙蔽脑窍,使脑神失用而见神昏、痴呆、言语不利、健忘、癫狂、失眠、肢体麻木等证发作,对中医脑病无论痰浊闭塞脑窍或痰邪流窜经络,用远志、菖蒲相配合以祛痰开窍、聪耳目、发声音。二者皆可入心开窍,但远志辛苦微温归心肺经,交通心肾偏于宁心安神,菖蒲辛温归心胃经,有宣气、开窍、除痰和胃之功,菖蒲常用15g,远志用10g。

4

滋阴潜阳对药:龟板、鳖甲

龟板味甘、咸,性寒,归肝肾心经。可平肝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以滋阴养血,息风平肝为主,常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浮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之虚风内动、筋骨痿弱、腰膝酸软等证。《本草衍义补遗》:“下甲补阴,主阴血不足,……治劳倦四肢无力。”鳖甲咸寒,归肝经,滋阴清热,软坚散结,兼可平肝潜阳。其偏入肝经清虚热,散结之力强于龟板,而滋阴补肾不及龟板,善治阴虚内热及肝脾积聚之证。《本草汇言》谓其“与龟同类而异种,亦禀至阴之性,入肝,统主厥阴血分为病。”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中风、头晕、颤证、痿证等病证属纯虚无邪者,常首选龟板、鳖甲各20~30g先煎,取其血肉有情之品,大补肝肾精血亏虚,以潜浮阳,再伍女贞子、枸杞、麦冬、首乌等增强滋阴之力。

5

平肝潜阳对药:生龙骨、生牡蛎

对临床所见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病、头痛、失眠、颤证等病,用生龙骨、生牡蛎以平肝潜阳,两药为介石质重之品,性主降。生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生龙骨味甘、涩,微寒,归心、肾经,两药均有平肝潜阳之功,但生牡蛎兼有软坚散结、化痰除积的作用,生龙骨兼镇定安神之功,二者并用对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心烦、惊悸、头晕目眩及耳鸣等症,可与磁石、白芍、石决明等配合使用,如张锡纯所创名方镇肝熄风汤即两药合用。常用量30g,入水先煎,疗效甚佳。

6

重镇安神对药:磁石、珍珠母

对肝肾阴血亏虚,肝阳上扰心神所致的躁扰不宁、心悸、失眠、头痛头晕及癫痫等证,常用磁石30g、珍珠母30g先煎以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取磁石色黑入肾,养肾益阴,质重下坠,镇潜浮阳,故可聪耳明目,潜阳安神。珍珠母咸寒归心肝经,有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的作用,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珍珠母为贝壳类药,磁石为矿物类药,贝石相合,力能重降。且珍珠母入心肝,磁石入肾,肝肾同源,亦平肝益肾之意。对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精神病等见烦躁不宁、失眠者,多联用两药取效。

明天我们将继续介绍刘茂才教授脑病临证擅长用的另外七种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