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康复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哪些

作者:张文彭 2018-01-31阅读:5707次

临床常用的抗肿瘤穴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为主,一类以祛除邪气,抗癌抑瘤为主。扶正类穴位主要有温阳益气,调补脾胃,益气养阴,补血升白等作用;祛邪类穴位主要有活血化淤,软坚散结,化痰利湿,清热解毒等功能。两类穴位常常配合使用,相辅相成。

温阳益气常用穴位

关元、大雄、气海、命门、足三里、神阙、膏肓、夹脊穴、背俞穴、督脉背腰部穴位等。多属温阳强壮穴,临床应用能够増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肿瘤患者虚损症状。

调补脾肾常用穴位

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章门、血海、曲池、肾俞、命门、气海、关元、太溪等。临床运用可缓解肿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调节全身状况,纠正异常免疫状态,提高机处免疫功能。

补血升白常用穴位

大椎、绝骨、膈俞、血海、肾俞、关元、命门、哑门、大抒、大溪、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肝俞、胃俞等。这些穴位具有养血补虚生髓的作用,临床运用对红、白细胞低下等骨髓抑制现象有纠正作用,可改善放、化疗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

益气养阴常用穴位

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涌泉、肾俞、肝俞、太渊、照海、气海等。这些穴位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作用。可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热毒伤阴和晚期肿瘤病人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的证候。

软坚化痰常用穴位

阿是穴、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少海、天并、间使、外关、合谷、曲池、脾俞等。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具有缩小瘤体、控制肿瘤发展等作用,常用于淋巴肉瘤、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的治疗。

活血化淤常用穴位

阿是穴、三阴交、合谷、血海、膈俞、曲池、委中、尺泽、足三里、脾俞、太冲、内庭、期门、阳陵泉、大椎、三焦俞、百会等。临床运用这些穴位可通过活血化淤、散结导滞来促进肿瘤病人的康复,并有一定的缓解癌痛作用。

清热解毒常用穴位

尺泽、少商、鱼际、曲池、二间、合谷、厉兑、内庭、行间、阳陵泉、侠溪、大椎等。这些穴位临床常运用治疗肿瘤合并感染,具有退热、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

辨病选穴

  • 食管癌:天鼎、天突、膻中、合谷、玉堂;

  • 胃癌: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条口;

  • 肺癌:肺俞、列缺、尺泽、曲池;

  • 乳腺癌:乳根、肩并、膻中、三阴交;

  • 鼻咽癌:风池、下关、上星、合谷;

  • 颈癌:肾俞、关元、中极、三阴交;

  • 淋巴瘤:天井、间使、关元俞、少海;

  • 口腔肿瘤:合谷、足三里、下关、冲阳;

  • 喉癌:天鼎、三阴交、肺俞、风池;

  • 甲状腺癌:耳后发际穴、冲阳、列缺、少海、照海;

  • 胰腺癌:肝俞、足三里、阳陵泉、丰隆;

  • 肛门、直肠癌:曲池、百会、中极、关元穴、二白、承山;

  • 膀胱肿瘤:关元俞、三阴交、太溪、百会、委中;

  • 白血病:足三里、曲池、肝俞、太冲、三阴交;

  • 骨肉瘤:大椎、环跳、曲池;

  • 颅内肿瘤:百会、下关、行间、侠溪、合谷;

  • 脊髓肿瘤:大椎、肾俞、环跳、曲池;

  • 骨髓癌:肾俞、委中、百会;

  • 皮肤癌:合谷、足三里、大雄、肺俞。

随症选穴

  • 甲状腺肿大:合谷、冲阳、耳后发际穴、列缺;

  • 乳腺结节:内关、三阴交、肩井、期门、行间、足三里;

  • 头痛头晕:列缺、百会、合谷、风池、太冲;

  • 失眠多梦:心俞、百会、上星、间使、神门;

  • 恶心呕吐:中脘、膈俞、内关、脾俞、胃俞;

  • 食欲缺乏:足三里、胃俞、中脘、内关:

  • 消化不良:足三里、脾俞、天枢、公孙;

  • 消化不爽:曲池、膈俞、上巨虚、足三里;

  • 腹痛腹胀:脾俞、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公孙;

  • 大便秘结:足三里、天枢、上巨虚;

  • 小便减少:关元穴、三阴交、委阳、中极、膀胱俞;

  • 月经不调:肾俞、关元、三阴交、肝俞;

  • 咳喘:曲池、列缺、鱼际、肺俞;

  • 痰盛:丰隆、曲池、环跳、合谷;

  • 咯血:尺泽、鱼际、孔最、太溪、肺俞;

  • 发热:大椎、曲池、环跳、合谷;

  • 心悸:内关、足三里、心俞、间使、阴郄;

  • 胁痛:公孙、曲池、三阴交、期门、阳陵泉;

  • 口干:上廉泉、合谷、三阴交、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