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十三针”古老历史的针灸秘术

作者:一起来解密历史的谜团 2018-02-11阅读:2491次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史》)。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
“鬼门十三针”古老历史的针灸秘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据史书记载,“鬼门十三针”在古代由张天师所创,祛病除邪,愈后永不复发,堪称医学神技。经过多年研究解密,通过传统针灸医学资料的调研,以及走访各界名老中医,成功得到“顺治鬼门十三针”的十三针法,结合中医针灸,对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神奇治疗效果。“顺治鬼门十三针”是针灸穴中博大精深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 在古代乃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强迫症、精 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吸取各类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针到病除, 疗效独特,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我们都将“顺治鬼门十三针”的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后世据此编出《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首见于明代徐凤氏的《针灸大全》,其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均对此歌诀加以转载,题为《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但个别穴位与《千金要方》略有出入(如鬼心为大陵穴等),且十三鬼穴前冠以孙思邈(孙真人)之名。
“鬼门十三针”古老历史的针灸秘术​“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病的十三个经验穴。出《千金要方》。因古时认为精神疾病是由鬼神作祟所致,所以所用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又称十三鬼穴。

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也是分为阴阳二性的,既肉体与灵魂两部分。尽管十三鬼穴出自《千金要方》,但孙思邈明确说是引证“扁鹊”之言,也就是说十三鬼穴不是出自隋唐,而是出自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作为珍贵的史料,孙思邈将其收入《千金要方》。
“鬼门十三针”古老历史的针灸秘术​唐代名医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风癫第五》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又曰:“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 术家秘要,缚鬼禁劾五岳四渎,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目在人两手中十指节间。 中医历代文献资料中对“十三鬼穴”的记载略有差异,但根据《千金要方》所载,现归纳十三鬼穴依次是:

第一针人中穴,名鬼宫;第二针少商穴,名鬼信;

第三针隐白穴,名鬼垒;第四针太渊穴,名鬼心;

第五针申脉穴,名鬼路;第六针风府穴,名鬼枕;

第七针颊车穴,名鬼床;第八针承浆穴,名鬼市;

第九针劳宫穴,名鬼路(与申脉穴重名);第十针上星穴,名鬼堂;

第十一针男为阴下缝·(会阴穴),女为玉门头,名鬼藏;

第十二针曲池穴,名鬼臣;第十三针海泉穴,名鬼封。
“鬼门十三针”古老历史的针灸秘术​《说文·土部》:“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海泉穴顾名思义乃海水之源头,较比它周边的承浆穴(天池),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稍远端的曲池穴(池为浅水),唯海泉为大,且位居舌下中点处(舌下系带两侧静脉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海泉居中),如封侯之首,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并以法度形式确立,足见其位之尊也,故名鬼封。海泉穴非正经亦非奇经,也不是经外奇穴,却被称为人体“大海之源泉”,其中深意,需参悟。这套针法影响深远,表现出我国古老中医的神奇医术。体现出古人聪明的智慧。

据清史记载中意针灸没落于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直接导致了针灸技艺的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