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痔疮,这招比动刀还管用!别瞧不起中医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8-05-04阅读:353次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实用中医外科学》、《中药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您说上一病,这就是痔疮。

痔疮,如果只是轻微的,倒不碍事。可一旦发展成剧烈疼痛、瘙痒、便血,那可就要好好对待了。这时候,现代医学的外科手术,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手术毕竟动刀。菊部地区挨上一刀,放在谁身上,谁都会仔细掂量一番,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勇气和必要。

今天在这里,我们要为您说上一张当代名家的验方。它作为口服方药,纵不比外科手术来得快,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闲言少叙,先把组方奉上——

准备槐花15克,黄柏15克,苦参15克,蒲公英30克,生地榆20克,大黄10克,甘草10克。将这些药物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即可。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刘启廷先生。此方作为治疗痔疮的临床验方,被多部中医方剂著作所收录。作为刘师的临床经验,后学也多有借鉴和研究。

在说此方精义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痔疮这个病的来历。


首先说,痔疮作为人类作为直立行走的动物的“专利”,几乎人人免不了。轻微的痔疮,不影响正常生活,我们基本可以不理它。它也真谈不上什么疾病。只有在痔疮导致剧烈疼痛、瘙痒、便血的时候,才有必要把它看做一种疾病的来对待。此病,《外科正宗》、《外科大成》这些经典中医学著作里面,有明确的表述:“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煿,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淤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从中可以看出,湿热之邪下注肛门,导致气滞血瘀,热迫血行,是形成痔疮、痔疮出血的重要因素。

那么,湿热下注所致的痔疮,有什么特点?说起来,患者往往是青壮年,抑或中老年,平时肥甘厚味、烧烤煎炸、烟酒应酬比较多,舌苔薄而黄腻,舌发红,肛门灼热疼痛。更重要的是,患者往往便血,而且颜色鲜红,血量较多。很多时候,这湿热下注,又和风伤肠络、气滞血瘀、等其他病因病机相互混杂。总而言之,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肛门灼热疼痛、便鲜血、舌苔黄腻,平时烟酒或者饮食不太节制。


这个时候,调治起来,就需要清利湿热、凉血消肿了。前面所述的方剂,就是不错的方案。再把好方赘述一下:准备槐花15克,黄柏15克,苦参15克,蒲公英30克,生地榆20克,大黄10克,甘草10克。将这些药物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即可。

简单说说药性和方义吧。

这里面,槐花性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善于凉血止血,清肝泻火。黄柏,善于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性味苦,寒,善于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这三味配合起来,主要目的是清热燥湿、止痒。

再看蒲公英、生地榆和大黄。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地榆,性味苦、酸、涩,微寒,善于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还有那大黄,可以泻热、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这三味药配合在一起,主要目的在于清热凉血、清散脏腑之淤热。最后,用甘草调和药性,兼施清热解毒之能。湿热下注、瘀血阻络、热迫血行等诸多问题,可以化解了。

可以说,这张简方,如果辩证准确,对于一般的痔疮是有不错的调治效果的。由于它改善的是人体内环境,所以治疗效果更为彻底。患者的主要表现,如前文所述,主要就是平时肥甘厚味、烧烤煎炸、烟酒应酬比较多,舌苔薄而黄腻,舌发红,肛门灼热疼痛,以及大便出血,血色鲜红。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中气下陷等因素所致的痔疮,不适合用这一类的办法。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