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的是,人的一生会有两套牙齿:乳牙和恒牙。儿童在6岁以前的牙齿都叫乳牙。乳牙通常在宝宝半岁左右开始萌出,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这些乳牙只能陪伴我们走过短暂的童年生活,6岁左右它们便完成使命光荣退休,乳牙开始相继脱落,即俗称的“换牙期”,恒牙陆续长出,等到12岁左右,恒牙的数量基本稳定在28颗。
当长到16~18岁以后,每个人的牙齿数量可能就不一样了,有些人会继续长出牙齿(智齿,又称“第三磨牙”),而有些人不会再继续长牙。
对于继续长牙的人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会长出2颗智齿达到总数30颗,还有部分人则可能长出4颗智齿,达到人类牙齿数量的上限32颗。
所以说一般成人牙齿的数量应该在28颗~32颗之间,其中每人28颗牙是不可少的。
为什么有人长智齿,有人不长智齿呢?
这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智齿从古人类开始就已经生长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性牙齿。古人类茹毛饮血,所吃的食物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未经加工,食物质地坚硬粗糙,如植物块茎、动物的肌肉、筋腱等。
在咀嚼的时候要求要有较大的力量和更大的碾磨面积,所以古人类的颌骨较大以承受咀嚼食物时候的咬合力量,智齿的存在并且正常行使功能,对于增加咀嚼效率非常重要。
随着人类学会使用火,食物也被有意识的加工,不再需要颌骨提供强大的咬合力,智齿在咀嚼和消化中的作用逐步减弱,颌骨也越来越缩短,容纳智齿的空间变小,智齿参与咀嚼的功能越来越小。
所以智齿实际上是人类演化过程中被放弃的生物学性状,由于个体遗传基因的不同,在这个性状的表达上是有差异的。
目前这个进化过程还未结束,虽然有一部分人智齿的牙胚消失了,但大部分人出生时都有智齿的牙胚,但是萌出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只有少部分人的智齿可以顺利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行使功能。
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掉
如果智齿能正常萌出,形状正常,与前面的牙齿邻接联系正常,与相对的牙齿咬合正常,不会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并影响其他的牙齿的话,是可以不用拔除的。但是当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应考虑拔除智齿:
1龋齿
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通常位置不正,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容易发生蛀牙现象。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但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补牙技术,与其补牙,不如拔掉。
2造成邻牙病变
邻牙病变的患者通常没有感觉,大多由牙医以X光诊断发现。这是由于智齿萌出的空间不足,异位阻生斜靠在第二磨牙上,造成第二磨牙清洁不易,甚至是第二磨牙部分被吸收的现象,严重时会引发不舒适或疼痛。
3空间不足引起冠周炎症
这是因为牙弓越来越小,智齿萌出时患者会有肿胀、疼痛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在炎症消退后尽快拔除。
4无对咬牙
如果智齿的对面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伸长的现象,进而影响咬合,此时应拔出智齿。
5智齿阻生
通常这是最麻烦的一种。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经常发生炎症,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必须拔除。
6引起其他病变
如果智齿引发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就需要拔除。
“智齿”跟人的智商没有任何关系
奶奶常说:乖孙啊,你可千万不要拔智齿,拔了你就变蠢蛋了...智齿只是一颗普通的牙齿,牙髓中间除了血管、结缔组织之外,也只有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
包含在牙髓中的牙齿神经是下牙槽神经的神经末梢,下牙槽神经来自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三叉神经虽然是颅神经的一支,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面部痛温触觉的感觉以及控制咀嚼运动,跟智力和记忆没有关系。
智齿只是个名字而已,跟智商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你要是不喜欢“智齿”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它做“第三磨牙”呀。
28个也好,32个也好,我通通都咁爱,我哋系一生一世噶,就算海枯石烂,都唔俾你哋烂啊。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牙齿的健康,好好呵护牙齿,这样才能随心所欲露出美丽的笑容,才能尽情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