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生了几起“输液致人死亡”的悲剧:1月份江苏一名幼儿输液死亡;3月份一名男子因胃疼去输液导致死亡;虎门一名17岁少女卫生所输液死亡。然而悲剧并没有停止,就在12月2日,华阴市一名9岁男孩因有发烧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到华阴市医院就诊,输液后出现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孩子生病了,我们要遵循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药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但是现在有些家长喜欢自己给孩子喂药,这样也是不可取的,可能不对症,更可能拖延病情,导致恶化,增加孩子痛苦。
本文的论点也并不是反对输液,孩子感冒发热,真正需要输液的是极少数,需要输液的通常是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或者一些特殊的临床情况。如果孩子长时间高热不退、进食差,饮水少或者喂药特别困难时,可以考虑输液。这种情况下输液,目的是补充水分,预治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吃得少精神倦的孩子在补了足够的液体、糖和电解质后会更容易退热、也会感觉舒服一些。
但是,家长应该了解的是:输液的风险远高于打针、吃药。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部分患者对药物会有强烈的过敏反应;药物在生产、消毒过程中,没有除尽污染物而引起品质恶化,都是常见问题。一旦发生危险,口服药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时间,都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但输液的“快速便捷”,却往往令人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所以在遵循医嘱输液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掌握一些孩子输液时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至少在医生不在身边时,自己还能查漏补缺的起到一定的护理作用。
1.输液做皮试,还要注意有效时间
一些药物容易引起过敏,输液前需要做皮试,家长们最好了解清楚。另外做了皮试不等于可以放心输液,例如青霉素输液后24小时内有效,一旦过了24小时,就要重新做过敏测试。
2.不要空腹输液
输液时如果会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不适,除所患疾病因素外,还可能是因空腹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人在空腹状态下往往代谢活动较弱,此时输液易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加上患者如果本身食欲差、体质差,就很容易造成头晕、恶心等症状,甚至引起低血糖反应,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出冷汗等。空腹输液还会诱发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易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反应。
输液前一定要进食,儿童、高龄患者、体弱多病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患者,尤其要注意不能空腹输液。如果没有进食,输液时要注意减慢滴液速度。
2.提防孩子闹腾,抱好再扎针
输液当天最好给宝宝穿宽松一点的衣服,输液前先让孩子排尿,之后家长们要协助护士,安抚孩子,找到比较合适的扎针体位,尽量一次成功,否则孩子越疼越闹就更麻烦了,输液的同时,家长还要防止宝宝因不适自己去拔穿刺针。
3.输液滴速不能随意调
儿童和身体虚弱的人输液的速度也不能过快。一般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20—40滴/分钟。输液如果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当然输液速度也不是越慢越好,有些药物在输液时反而要求快速滴入。总而言之,大家不可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影响治疗。
4.输液出现异常马上通知医生
孩子输液时,家长一定要在旁边观察,假如孩子体温出现变化;出现心悸心慌;穿刺部位肿起,药液渗漏异常(可能是针尖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液体已注入皮下组织,应尽快通知护士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血管出现红、肿、痛(可能是静脉炎),家长要立即通知医生。切不可认为是正常现象!
5.拔针头后正确按压方法
表皮上的针眼和血管上的针眼不在同一点上,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我们平常肉眼见到的只是表皮上的针眼,因此在拔针时,需将棉片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使表皮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按压的时间也有讲究,最佳时间为5分钟,不可在拔针后停止按压随意活动,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局部皮肤及皮下发生出血或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