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微信咨询平台上频频收到家长朋友们针对小儿发热提出的各种问题,今天在这里就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应对儿童发热。
目前医学研究证实,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适度发热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气温、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表明生病。只有持续高热才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危害宝宝健康。所以低热或疾病最早期可以不用退热药。
问题一:退热药物的用药指征是什么?当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可使用解热镇痛药。
实际上,大部分急性发热性疾病都不需要过度使用药物治疗,一般 3~5 天之内无需特殊治疗也会退热。 所以,临床可根据患儿的精神状态和舒适度合理用药。若患儿无不适表现,即使体温超过了38.5℃也可不使用退热药;若患儿精神状态不好,舒适度不佳,即便体温未达到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和近期的精神状态。
问题二:退热药的用法用量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世界各国权威机构对全球儿童推荐的退热药目前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2月龄的儿童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常用剂量是10~15mg/kg(每次<600 mg),每4~6小时1次,1天最多4次。
2、布洛芬:可用于≥6月龄的儿童
儿童服用布洛芬常用剂量是5~10mg/kg (每天<400 mg),每6~8小时一次,1天最多4次。
问题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交替用于退热么?最新WHO制定的关于儿童发热管理指南不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原因是退热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患儿舒适度。虽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的降温效果比单用其中任一药物要好,但并不能改善患儿舒适度,因此国内最新指南不再推荐。
发热的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退热药不能有效地缩短发热的病程,其退热效果也不能用来鉴别发热的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退热药效果不理想,应该积极寻找导致发热的病因,对因治疗更重要。
问题四: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么,有没有不良反应?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但总的来说,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的首选。有G-6-PD缺陷症(蚕豆病)的宝宝应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因其可能会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主要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饱腹感等,一般都较轻微(发生率为5%~15%),与食物同服,可减轻其胃肠道刺激。
问题五:治疗中还需注意哪些问题?1.避免重复用药:如果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要注意各种药物是否有相同的成分,避免单纯制剂与复合制剂的重复用药。
2.建议尽量避免给儿童肌肉注射退热药,绝大多数急性发热口服退热药即可,如果有严重呕吐、宝宝拒绝吃药等情况,可考虑使用肛门塞剂。
3.应用退热药过程中应多饮水并及时补充电解质,以利于发汗降温,防止出现脱水。
4.发热时衣物的多少应该以患儿感觉舒适为准,对婴儿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5.如果宝宝除了发热,还有以下异常情况,比如:精神不好、昏睡不醒、烦躁不安;伴随耳朵疼、呕吐腹泻等;曾经有过热性惊厥史;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的,家长需要带宝宝尽快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