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自闭的蛛丝马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邹小兵
如今,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为1%~2%。“在我院一年内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患儿就有3000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的未来远不像过去认为的那么悲观,即使是所谓的低功能自闭症,也可能在及时发现和科学干预下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1
蛛丝马迹——置若罔闻
有些孩子内向、有些外向;有些孩子善于交谈,有些孩子却不善言表;有些做事全神贯注,有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些智商很高,有些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上都能够根据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茁壮成长。然而,却也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与众不同。从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以及老师就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下列的情况:
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
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
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走出教室;
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
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2
天才在左——阿斯伯格综合征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家长很容易把这些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
1.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游戏),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
2.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
3.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
4.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交流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
5.孩子可能对很多日常的隐喻、笑话、讽刺等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
6.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有时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但是语言往往表现为以叙述性或单向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性或交流性语言。
7.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8.孩子往往课堂纪律较差,但是他(她)们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印象。
9.在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10.此外,约50%的这些孩子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比较讨厌书写的作业,孩子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但是却不能将他(她)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上述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总体来说,这些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社交困难、行为幼稚、注意分散与过度集中并存、固执刻板、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他们被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邹小兵指出,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目前多归类为轻度自闭症谱系障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不同的)。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他(她)是一类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尽管孩子的行为是有些特别、有些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常常惹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一些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邹小兵说。
3
科普:自闭症的真相
1.自闭症是一种真实的器质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它不是性格孤僻,不是情绪低落,也不是靠心理咨询能够改善症状的心理疾病。
2.已经发现近百个基因的突变和自闭症的发病有关,流行病学研究也揭示了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空气污染,妊娠高血糖,胎儿早产。但和自闭症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环境因素,目前为止一个都不能确定。
3.相当多的自闭儿童并不喜欢孤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承认。他们需要经历真实生活中的不同社交场景,通过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来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的社交技能。作为邻居,朋友或者路人,只要采取开放接纳不排斥的态度,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4.康复良好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是自闭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很多病儿三四岁被诊断,及早进行了康复训练。到了七八岁时,这些孩子在不熟悉的人眼里跟普通孩子差别不大,有人会怀疑:他们真是自闭儿吗?但其实这正是早期干预的阶段性成果。
5.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自闭儿童,就像森林里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适合别人的训练措施,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也不需要与其同龄人横向比较。衡量教育计划是否对路的更靠谱的办法,是纵向比较,也就是这个孩子跟自己半年或一年前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
6.目前还没有针对自闭症的特效药。由于自闭症病因不明,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药物研发历来极其艰难,所以到2017年为止,针对自闭症核心症状的药物还没有诞生。家长们在给孩子使用未被主流医学认可的补剂和疗法之前,需要考虑可能的后果和风险。
教育:遵守三原则
对自闭孩子的教育,邹小兵提出必须遵循教育三原则:
一是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宽容、接纳与尊重。
二是对缺陷能力的适度改善和对问题行为的矫正。
三是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乃至整个社会要给他们足够的宽容。(记者 赵莹 通讯员 江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