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娃,最头疼的就是玩啥。
景区人山人海、又热又晒,你累得要命,孩子玩得也不尽兴;在家宅着,娃第一个不同意,闹腾起来你也甭想好好休息。
一些儿童游乐项目就成了首选。
带娃玩这些,娃开心你省心,简直两全其美。
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哄娃神器」往往暗藏风险,不少孩子因为玩了这些,患上了手足口疾病。
海洋球、摇摇车
手足口病毒的温床
海洋球池看起来「自由又美好」,卫生状况却不敢恭维。
央视曾曝光过海洋球的卫生情况:部分海洋球池几天才清洁一次,清洁的方法也只是用消毒水喷洒一下。
图片来源:《第一时间》
想想看,里面都是孩子的口水汗液甚至尿液,还有一些不讲规矩的大人穿着鞋子踩来踩去……难以想象,这些海洋球的下面到底隐藏的都是啥。
摇摇车就更常见了,遍布社区各个角落,孩子们最爱,不连坐个三次都不消停。
可摇摇车几乎没有人去维护,估计一年到头都不带消毒的。
不管是海洋球还是摇摇车,都是「你玩玩罢我来玩」,特别容易传染手足口病。
家里娃得过手足口病的家长一回想起孩子的经历,就心有余悸:
高热不退、手口都是泡……
这个传染病对于 3 岁以下的孩子危害极大,一定不能大意。
手足口疫情爆发
3 岁以下孩子最危险
6 个月到 5 岁的娃都有感染手足口的风险,其中 3 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中招。
大多数的手足口病都是普通型,症状较轻,不治疗也可以自愈。
不过,大约 1%~1.6% 的孩子患病后,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例,并且会有 0.03~0.05% 的概率会导致死亡。
3 岁以下孩子尤其需要注意,他们最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
一但病毒侵入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发展得非常迅速。
最快只要 2~4 天,就能从普通手足口发展成重症手足口。
万一救治不及时,会引发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甚至导致死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 3 月发布说明,3 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 2.8 万例,是 2 月份的两倍以上,这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
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的症状,一定要密切观察,耽误了娃的病情可就麻烦了。
孩子如果有这几个症状
可能已感染手足口
虽然引起孩子手足口的病毒种类很多,但最开始的症状基本都是发热 + 出疹子。
如果孩子的手上、脚上、口腔中有类似小红疙瘩的疱疹,并有发烧的情况,有很大概率是患上手足口病了。
而且不止是手、足、口三个部位,病毒随着血液循环,有时宝宝的膝盖和屁股上也会长疱疹。
大多数的手足口,不用特别治疗宝宝也会痊愈。
咱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护理,让宝宝少遭罪,尽快好起来。
1、正确退热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 39 ℃,可以给孩子服用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帮助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
2、不要擅自给孩子吃抗生素
目前没有治疗手足口的特效药,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心急给孩子吃一些抗生素、中成药。
药不对症不仅不治病,反而容易害了孩子。
3、饮食软糯
孩子口腔疱疹会形成溃疡,给宝宝吃偏凉软糯的食物,能缓解孩子的疼痛,比如凉八宝粥就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孩子进食困难,可以请医生给开些止痛的漱口水,选喝进去也没啥副作用的类型。
漱口水在孩子吃饭前 10~15 分钟使用,能有效缓解不适,帮助孩子吃个安稳饭。
4、皮疹怎么办
普通手足口病,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疤,对孩子没啥影响,所以不用特殊处理,给孩子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就够了。
另外,皮疹不用避水,该洗澡就洗澡,也不怕见风,家里该通风就通风。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发展成重症手足口,家长们一定要多多观察。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 38.5 度 3 天以上,精神萎靡,或有嗜睡的情况,不要迟疑,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
避免手足口
提前预防是关键
做好这几步,降低手足口的发病率,宝宝少遭罪妈妈更省心。
1、接种手足口疫苗
6 月龄以上 5 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接种针对肠道病毒 71 型(EV-A71)的疫苗。
在我国,大约 90% 以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是由于这一型病毒导致的。
而且孩子越小,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所以及早接种很有必要,最好在孩子 1 岁前就完成接种。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孩子接触病人,不与他人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避免感染手足口病毒。
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尤其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换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后再去准备饮食或是照顾其他孩子。
3、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除了海洋球、摇摇车等游乐项目的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也更集中。
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不要凑热闹,别带孩子去人群拥挤处玩耍。
娃的健康,离不开妈妈的守护,假期带娃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及时接种疫苗、搞好个人卫生、远离人群,带娃过一个健康的五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