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父母用爱与期待,给孩子制定了一套专属的教育方式和管教模式。却从未想过自己的作为是不是构成了过度、适得其反的结果。管得越多,孩子越差!
以下4种管孩子最常见的错误方法,父母千万别再用了!
01
打,最无用的家法
不打不成器!许多父母认为,打是控制孩子最好的手段。
如果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抬手就是一巴掌,越打越生气,直到孩子认错且保证不再范,父母才能暂缓怒火。
在这种情景里,会忽视本身并没有犯错,或者错不在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他们在父母的怒火迁就下,被一视同仁。最后孩子的身心严重受损,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打孩子没有纠正坏习惯和积极的作用。相反会引发“两种”极端恶果:
一种是极度顺从,这样的孩子沉默寡言、乖巧、无抵抗意识,没主见且服从父母的选择,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不具备创造性。
另一种是极度反抗,孩子在父母面前装作听话,再背后行事。面对父母的意愿和判断,他们用叛逆抵制父母的各种行为。一旦孩子失控,往往会干出出格的事情。
如果你在盛怒时,无法理性的管教孩子,那就暂时先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看电视电影、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02
责骂,最无果的说教
“告诉过你多少遍了要画在纸上,你看又把墙搞得多脏!”
“吃饭怎么这么慢,快点,赶紧吃!”
“我数三下。”
“我起早贪黑都是因为你!”
“洗一次碗都能碎一地,你可真能干!”
父母威严性的说教,夹杂着数不清的负面情绪:威胁、说教、警告、控诉、埋怨......潜意识里又增加了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责倾向。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内疚自责是驱使他们行动的最好催化剂,却不知产生的负面影响超乎想象。
父母骂的越凶,孩子越胆怯,他们不会更多地思索如何让事情显得不那么糟糕,也不会想方法做出弥补。他们认为“多做多错,还不如少做少错”,主动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成长空间里,大人说东不敢往西。
03
过度干预,操碎的心
无不参与,无不干预,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管教和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但做父母的要明白:这并不意味着监督审视孩子的言行,千方百计探查他的秘密。而应观察、关心、尊重孩子的感情和权利,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下面这几种家长常做的行为,会造成孩子的困扰:
干预孩子的游戏时间。有些家长的干预行为出于惯性,对孩子大喊“不要跑”,即使孩子间追逐不会伤害人和物。如果遇到非要父母出面解决的问题,父母应在一旁协助孩子处理问题,让他自己去应对。
干预孩子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本是一件好习惯,但父母频繁的进出孩子的房间,甚至坐在他旁边玩手机。美其名曰是监督,实则干扰,这也是你经常抱怨孩子做作业速度慢的原因。
干预孩子的生活。偷看日记、汇报详情...父母千方百计探查孩子的秘密,像审视“犯人”一样,最好在家里安装镜头,监视孩子日常,发现玩手机电脑马上打电话一顿臭骂。虽然在关注孩子,但极其不尊重孩子。
04
不可以做任何事情
“你是哥哥,要有担当一点”;
“不可以跟学习差的小孩玩,会影响你的成绩”;
“不可以哭”;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
父母对孩子进行管教严格的时候,常常会说出这类的话,“禁止孩子做任何事情,限制自由”。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没有分寸地禁止孩子的正当活动,甚至规定不许这样做,必须那样做,孩子将非常反感。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多方面的压抑和贬低,从而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虽然孩子有时候能够忍受,但他们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心理受到挫伤,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胆小、忧郁、害怕的性格,变得孤独、消极、冷漠、丧失责任感,毁掉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管教,绝非一味采用禁止的方式,而要随时提醒孩子去做积极向上的事情。要注意不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孩子参与自己每一件事情的选择和决定。
教你一个好办法,不打不骂也能让孩子乖乖听话——120秒管理法。
当孩子做错事情后0-20秒,对人不对事,最大程度上表现出你知悉事情的震惊、伤心和失望。21-40秒,不说话静静地用眼神尽情传递你的伤心,愤怒、痛苦。
41-90秒,用最煽情的话语表达你对孩子的爱,你为他感到骄傲,尽力描述一个连他自己也喜欢的父母期待中的形象,并且表达出他就是那样的孩子。
91-120秒,细心观察孩子,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平时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要总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缺点上并无限放大,这样你会发觉自己的孩子没有那么差,相反,某些方面比同龄人更优秀。
教育管理孩子是一项大工程,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难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都没关系,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