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抗生素正在慢慢毁掉您孩子的健康

作者:菌情观察室 2017-07-10阅读:1800次

国内对于抗生素的管理一直以来不是很严格,甚至有不少医生习惯把许多抗生素类的药品称呼为“消炎药”,导致大家有个小病痛就自己买点抗生素当消炎药吃。对于孩子亦是如此,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感冒、发烧、咳嗽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使用输液和抗生素来解决问题。近来多内出台了许多限制抗生素使用的明文规定,让人意识到了抗生素的危害。那么究竟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使用会极大的扰乱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不仅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而且会参与到脑的发育及行为的调节中来。儿童肠道菌群是个逐步建立的动态过程,经历了从菌群构成简单,系统脆弱到菌群构成多样性增加系统稳定的过程。因此在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发育关键时期,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对身心的发展造成长期的深远的影响。

肠道炎症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发育息息相关,而抗生素的使用会极大地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在对丹麦1995-2003年出生的577627儿童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的儿童更容易被诊断出炎性肠病(IBD),这种风险在克罗恩疾病(炎性肠病的一种)中尤其高,而且这种高风险还会随着抗生素使用数量而继续增加。

哮喘和过敏

除了肠道内的疾病,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肠道外疾病的易感性。过敏性哮喘在发达国家持续增加,提示了环境因子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动物试验中,给新生的小鼠饲喂万古霉素后,肠道菌群构成发生了极大改变,菌群多样性降低,对哮喘的易感性增加。

在临床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儿童早期抗生素使用和哮喘发生有极大的关系。2014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一个儿童群体从出生到11岁的医疗记录,并且对医疗记录中抗生素的使用、哮喘的发作等信息进行了纵向分析。通过比较婴儿期至少使用过一次抗生素的儿童和没有使用过抗生素的儿童发现,抗生素使用后哮喘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而且在第一次使用抗生素后的前,两年哮喘的发病和住院率的急剧增加。同时通过对11岁时,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对常见病毒,(比如,鼻病毒、呼吸细胞合体病毒)和细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免疫反应测试发现,抗生素会降低儿童对病毒的免疫响应,增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

肥胖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低剂量抗生素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这种低剂量的使用会促进家畜的生长,降低疾病的发生。但是,即使是这种低于临床治疗使用的剂量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给幼鼠饲喂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来分析肠道菌群及相关代谢的改变。研究发现,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改变了小鼠的肠道菌群构成。抗生素处理小鼠体内参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生成短链脂肪酸的关键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结肠内短链脂肪酸水平升高,肝脏代谢脂质和胆固醇的调节机制也发生了改变,其体内的脂肪积累显著增加,骨骼发育也收到了影响。所以早期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影响了身体内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自闭症

在许多病例中发现,许多迟发型自闭症的儿童在自闭症状出现之前都有多次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经历。口服抗生素初始使用目的一般是治疗中耳炎等儿童常见的普通感染。但是抗生素会清除几乎所有的肠道细菌。这些细菌往往在代谢植物多糖、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水分平衡、产生维生素,对抗病原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导致病原菌的过度生长,出现生理及心理的问题。口服抗生素严重破坏了肠道菌群对身体的保护作用,为致病菌的定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目前发现的在自闭症中起重要作用的梭菌。以梭菌中的Clostridium tetani为例,该菌的定植会释放神经毒素,而肠道内的迷走神经会转导这些神经毒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破坏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所以导致自闭症中的刻板行为等不正常行为的发生。

另外,这些病原菌的其他代谢物也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比如,丙酸会影响许多相关的细胞代谢和肠道及脑内的细胞之间缝隙连接。在脑内,丙酸引起的这种细胞间缝隙链接的减弱会造成皮层发育受阻,出现自闭症中的大脑体积增大现象。此外,丙酸会参与许多生理uocheng包括细胞型号转导,神经递质功能、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脂质代谢、免疫功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从而从方方面面影响自闭症的症状。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肠道菌群的作用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对孩子的关爱更要从保护他的菌群开始,因为菌群会参与到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对菌群的保护也更具有可操作性,让孩子少用抗生素,维持菌群的稳态。小孩感冒、发烧、咳嗽都是身体自身对抗病毒的一种表现,长期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请慎重使用,能不用就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