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是一种心理暗示疾病

作者:番茄医生 2017-06-28阅读:3520次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咬指甲是一种心理暗示疾病

咬指甲的4种坏处

1、牙齿磨损

白天咬指甲,晚上睡觉就可能会磨牙,这对牙齿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牙齿磨损。

2、损坏甲床

喜欢咬指甲的人,指甲顶端常常凹凸不平,不能覆盖指端,而且手指甲周围皮肤也经常被咬出血,严重的可并发感染如甲床炎、甲沟炎,长期如此,甲床被损坏后,还会导致整个指甲脱落或变形。

3、引起肠胃炎

指甲是各种真菌、细菌的藏身之地,经常咬指甲的人,更容易病从口入,引起肠胃炎。特别是小孩子,喜欢东摸摸、西碰碰的,手上的细菌更多。

4、口腔细菌繁殖

2007年,土耳其科学家就给59人做了一个测试,在咬指甲的人群中,有76%的人嘴里滋生了各种令人作呕的细菌。而没有咬过指甲的人里,只有26.5%的人才会这样。

咬指甲是一种心理暗示疾病

心理暗示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我们在不经意间咬指甲,如果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

咬指甲是一种心理暗示疾病

法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民意测试以检查什么人爱咬指甲和咬指甲是在什么情境下。研究显示,法国人爱咬指甲大都与他们的工作有关。26%以上的人称,在考虑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事情时爱咬指甲。奇怪的是,购物是咬指甲的第二个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择的折磨。考虑经济形势和对父母和孩子的关注排为第三。

也就是说,我们咬指甲,是因为我们有压力,通过咬指甲来放松压力,同时我们考虑决择难以决择的问题时,也会咬指甲。

咬指甲是一种心理暗示疾病

心理学家认为,咬指甲来缓解压力是由于在小时候这种行为被强烈的提醒,来源于父母强烈的提醒,“咬指甲”这个行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来,甚至越演越厉害,那么慢慢这个行为就成了这个孩子一个固定的情绪的一个释放和一个关系的再现。惩罚也可以强化,一个孩子因为一件事情被骂被打,这可能是一种强化,这种强化就会让他这个行为变本加厉。这种行为可能延续到成年。

治疗应从心理干预开始

1、心理治疗

行为限制。即当幼儿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正面引导。则是对合作的年长儿讲清道理,使其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行为偏离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咬指甲是一种心理暗示疾病

咬指甲癖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家长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还要增强患儿的信心。采取父母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戒除咬指甲癖这一行为偏离。

2、找原因

家长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打骂或惩罚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