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路口一直是事故多发的地带,人体中也有这样的弯道,是很多疾病甚至肿瘤的高发地带,尤其是消化道。
「 本期专家 」
▼
人体的胃里有个非常的危险弯道——胃窦小弯侧,全球2/3的胃癌都发生在胃窦小弯侧,为什么如此高发?
一方面,胃窦小弯侧是两种不同黏膜的交接处,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浓度就会比较高,更易受损;另一方面,胃窦小弯侧是胃部纵行肌和斜形肌的交接点,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是特别充分,所以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伤害,诱发癌症。
很多家庭都强调饮食要“趁热吃”,殊不知食物温度超过60℃就会损伤胃黏膜,造成充血、水肿、蛋白变性,增加癌症风险。
高温饮食,诱发癌前病变
太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饮食温度过高。节目中一观众喝的绿茶温度有66.8℃,几乎可以涮熟牛百叶。长此以往,可能诱发严重的炎症反应。
国外学者研究也有发现:食物温度超过70℃,会直接损伤食道、胃。达到80℃,会导致黏膜组织坏死。若连续25天食用高温食物,食管上皮就会出现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
进食前,控制温度
热水从咽部到胃部,只需5s左右,食物很难降温,我们能控制的环节就是口腔。茶水和食物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5-40℃,最好不超过45℃。那么如何控制食物温度?大医生对常见食物的降温速度进行了测试。
以40℃为安全线,食物降温时间如下:
涮肉:90s。
涮菜、面条:夹起后晾30s。
豆腐:3分钟。最好夹断成两半晾凉吃,不要一口吞。
烤红薯:从外到内一层层吃。
白米粥:从上到下吃。
敏感部位,感知安全温度
人体的不同部位对温度感知的敏感度有所差异。手背、手腕内侧感知温度较为敏感,不烫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胃里的食物排空时,容积大于50ml,但吃饱时胃部容积大约有1500ml,此时胃部会不停的蠕动,消化时间越长,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食物进入贲门后,胃就会开始蠕动,不停的收缩、舒张、搅拌。此时胃窦小弯侧不仅会受到机械性的挤压摩擦,而且食物中的一些有害物物质也容易对它造成化学性损伤。
除此之外,幽门螺旋杆菌驻扎在幽门部位,也极易损伤胃健康,我国成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高达60-70%。
斐济,不仅是度假圣地,而且癌症患者非常少,他们喜食一种神奇的食物,有病可以治病,没病还可以防病。
杏 仁
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可以阻断致癌物——亚硝酸胺的合成。
富含蛋白质,可以参与到胃黏膜修复,预防胃癌。临床上医生也会建议胃下垂患者吃一些肉、牛奶等高蛋白饮食,辅助康复。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的排气量可达到500ml。但网络上有人说“放屁越多,身体越好越长寿”,这是真的吗?
“长寿菌”影响寿命
巴马是有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巴马长寿老人中的“长寿菌”含量特别高,甚至比常人高出100倍,可以增加寿命,也会增加排气量。
婴儿出生时,能从母体中得到大量的长寿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寿菌越来越少。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始出现各种疾病,与肠道的“长寿菌”的减少有密切的关系。
肠道菌群数量非常多,分为有益菌、有害菌、中间菌。这个“长寿菌”就是我们常说的益生菌(有益菌),它能粘附在肠内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屏障,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并吸收身体的大部分营养。
其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和寿命息息相关。欧美和日本的微生态调查也表明,长寿老人粪便中的有益菌数量,尤其是双歧杆菌,跟中、青年人是差不多的。
▲缺乏益生菌的危害
益生菌含量预测
屁,其实是肠道益生菌的一种表达方式,益生菌吸收的营养越多,排出的气体就越多,也就是说每天的排气量可以预测益生菌的数量。
从医生角度来说,每天排10个左右或十几个屁,属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肠道细菌、黏膜都是很好的保护屏障,但若人体内的气体过多,黏膜会吸收这些“有毒气体”,再进入血液,危害健康。
如果三天没有排气、排便,一定要及时就诊查看,以防肠道异常有堵塞。
随着年龄的增长,益生菌会逐渐凋亡,影响机体健康,如何延缓益生菌的消亡?
人体从外界摄入的益生菌,被称为“过路菌”,可以接替人体本身的益生菌的工作,从减少缓人体自身益生菌的损失。但过路菌不会在体内久留,工作完后就会被排出体外,所以需要经常补充。
1、益生菌乳制品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营养品”,并非都有效,得看“配料成分表”。尽量选择保质期短,要求低温冷藏的乳酸菌产品,因为细菌本身也有寿命,时间越长,细菌也会死亡,对身体的贡献也就会变小。
2、外源性益生菌
对于肠道工作不是特别理想的人,尤其是缺乏益生菌的中老年人,可以补充益生菌制剂。
经临床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2~4周有效,可改善便秘、腹泻等多种肠道疾病。随着服用益生菌时间的延长,益生菌的有效性越明显。
3、运动促进肠道活动
准备瑜伽垫或躺在床上,枕头垫在腹部,趴10分钟,随后身体分别向左、向右晃动,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帮助消化吸收。但得在饭后至少1小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