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4日是第18个世界癌症日,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主题来自2016年国际抗癌联盟的三年计划,”We can.I can.”旨在探讨个人及群体如何减轻癌症负担,目标是确保更少的人患上癌症,更多的人得到成功的治疗,让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世界癌症日到来的前两天,2018年2月2日,中华医学会公布了《中国肿瘤防治进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我国疾病谱中的首位,癌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27%;每天超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7500人因癌症死亡,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癌症种类看,发病率占前5位的是胃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每年确诊的肺癌占全球新增病例的30%,肝癌和食道癌超过50%,胃癌超过45%;从性别相关看,肺癌发病率在男性癌症中占首位,女性为乳腺癌占首位。
如果您和医生朋友谈起癌症,他们总会惋惜地说“很多人发现得太晚了”,这种晚,从癌症防治的视角看,一是没有早期发现癌症的意识;二是缺少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癌观念。在现有的医疗背景下,许多晚期癌症的生存率还较低,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家庭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打击。癌症可防可治,关键是要早行动。今天,就搜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抗癌联盟的相关资料,将5种癌症的早期筛查攻略和9个生活建议奉上,供您在日常生活中参考。
我们先来看5种癌症的筛查关键点。首先是肺癌,40岁以上、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者是高危人群,每年最好做1次低剂量CT,如发现肺部阴影或结节,则需随诊复查,必要时需要做病理活检;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征是,有家族史及有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者。50岁以上每年做1次大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筛查,如果没问题也需3年做1次肠镜检查,如大便带血,应及时就诊做肠镜检查。
胃癌的高发人群是40岁以上、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史,长期吃腌制食品、吸烟、大量饮酒者。由于近年来发现年轻人胃癌发病率上升,建议3代以内直系亲属中若有60岁以下因胃癌过世者,应该每年做1次胃镜检查;没有高危因素的人,40岁以上每1到2年做一次胃镜;如果有腹部不适及隐痛、饱胀、食欲不振、消瘦、易疲劳、呕吐宿食或胃液、大便黑色等,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有肝癌家族史、5年以上的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硬化、长期嗜酒者。检查主要是B超和甲胎蛋白筛查,有异常需做磁共振帮助确认。高危人群6个月检查1次,其他人1年1次。食道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40岁以上有家族史、长期吃过烫食物或腌制品者。建议的早筛检查是每年1次胃镜,有异常就做活检,特别是报告不典型增生者更需注意复查确诊。
关于癌症,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千万别吃”或“多吃防癌”的信息,实际上,目前的科学研究发现了很多与癌症发生相关的因素,但那不是因果关系,癌症发生有复杂的因素,不会像传染病那样“沾一下就上身”。现在也没有确证任何一种自然物质或化学合化物,可以一吃就防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首先以科学态度对待信息,做出理性选择。
根据科学研究的已有成果,可参考的防癌建议有9条:1是严格控制体重,20年来国人平均体重增加了40%,癌症发病率升高了9倍,超重和肥胖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2是不吃霉变食物,因其中含大量黄曲霉素;3是少吃熏制、腌制、烤制、油炸、过烫食物,因这些食物是胃癌和食道癌的主要成因;4是果菜要洗净,这是为了防止农药残留。
预防癌症要从生活行为改变做起,防癌建议的第5条是不吸烟、不酗酒,这方面的论述很多,烟草和过量饮酒不仅关系癌症,也与多种慢性病防治有关;第6条是不长期使用可能致癌的药物,这包括西药也包括中药,常见的可致癌西药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氯霉素、土霉素、利血平、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乙烯雌酚、苯巴比妥、异烟肼等,中药的名单太长,就不列了。第7条建议是不使用有毒的塑料袋,鉴别方法是用火点燃,易燃为无毒,不易燃为有毒;8是每天晒太阳不宜超过40分钟,这是为防皮肤癌;最后,第9条,切记不要熬夜,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熬夜列为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理由是可导致褪黑素水平降低,带来免疫功能的下降。
预防癌症是需要从日常生活行为做起的,愿每位朋友都早日加入科学防癌的行列。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制作,以科学与人文视角多维度观察生命健康,包括医事、史话、日常、展望、心理、房内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