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36氪文章“传统健身房开始《焦虑》了”

作者:大饰界 2017-07-28阅读:4616次

引言:

作为健身房的优化赋能者,自由岛,责无旁贷,要站出来为传统健身房代言;我们传统健身房,难道不应该和我同仇敌忾吗?怒其不争,还是想方设法走出困境?

最近发现36氪连续发布两篇针对健身行业分析的文章;在此发表我的观点;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终归都要回到商业本质,用户需求;

能够活着的前提是满足用户需求;

能够发展的前提是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

能够成就事业的前提是引领用户的需求;

那么健身用户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需求体系;那么要从健身用户的成长阶段进行深度剖析;

第一阶段:健身小白;

第二阶段:初具理论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锻炼;

第三阶段:知道大概怎么锻炼,但是不专业,容易受伤或者肌肉变形;

第四阶段:自己可以进行专业锻炼,但是不知道如何指导其他人;

第五阶段:自己可以进行专业锻炼,又可以专业指导他人;

对于前三个阶段的健身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健身房;

对于后两个阶段的健身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提供基础产品的健身房;

对于美国,健身运动人群大部分处于后两个阶段,用户可以自己专业的锻炼,所以他只需要一个可以提供他相应的场地和器械即可,自然对应的供给侧是无人健身房完全符合;

对于中国,健身运动人群大部分处于前两个阶段,用户无法自己专业的锻炼,所以他需要一个可以提供方案,帮助他跨越初级阶段的场所;自然对应的供给侧是有人服务的健身房;

众所周知,美国健身运动人群达到30%左右;中国健身运动人群不到7%;所以中国的健身人群必然每年都在增长;那么到底健身用户每年再以怎样的速度在增长;以中国人口14亿计算;

如果中国健身人群按照每年1%增长,每年新增1400万健身用户,需要23年与美国持平;

如果中国健身人群按照每年2%增长,每年新增2800万健身用户,需要11年与美国持平;

如果中国健身人群按照每年3%增长,每年新增4200万健身用户,需要 8年与美国持平;

那么按照现在健身房存量市场3万家,平均每家健身房1000会员计算,目前健身会员3000万;健身房的续卡率接近20%,意味着每年存留3000万*20%=600万会员;那么下一年度的2400万空缺由新增健身用户补充;由此可以大致判断,中国健身人群以每年2%的速度在增长,即2800万;如果以2016年为元年计算,第n年的需求侧初级阶段健身用户人数为2800万*(1-0.2的n次方)/(1-0.2);对于第2年,第3年,第4年数据基本变化不大,大致在3500万;那么对应供给侧大致存在3.5万家健身房;如果2016年健身房存量市场为3万家,按照每年新增健身房3000家计算;2018年底,供需将达到一个平衡;2019年如果新增健身房依然按照3000家增长,势必造成将近3000家健身房倒闭;

如此的增量市场,依然可以允许现有规模的传统健身房存在;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至少分成三个维度打造基础管理体系:用户画像、产品体系、销售体系;

任何一个公司能够做大的前提一定是可以复制,复制的就是整个体系;

纵观整个健身行业,几乎很少很少的品牌,形成一套可以迭代的管理体系;即使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面,都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体系;完全取决于每个主管、经理、店长的风格;

目前哪个品牌的健身房可以清晰的描绘出他的用户画像;

目前哪个品牌的健身房可以清晰的根据目标用户画像,构建一套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体系;

目前哪个品牌的健身房可以清晰的以销售漏斗为核心,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监管、工作总结、工作分析的销售体系;

海底捞、肯德基、美团、阿里、腾讯、华为等等几乎这些大公司没有一家是因为当时进行了一个创新,就取胜了;而是他的整个管理体系,整个鲜活的、有生命、成长的、迭代的体系;

整个迭代的数据化管理体系才是健身房的根基、是本源;

面对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健身房,它是“搅局者”、它更是鲶鱼,所以它必定带动整个行业的“鲶鱼效应”;它会成为推动整个健身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面对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健身房,这个局面,传统健身房可不可以破局;完全可以破局;传统健身房+互联网基因的saas数据化管理系统(比如自由岛);建立一套数据化管理体系;完全可以应对互联网基因的新型健身房;

至于36k文章所说,健身房现在缺少客户资源;健身房真的缺少客户资源吗?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对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健身房预售阶段,要成交1000个会员,至少要收集15000个资源,转化率最高7%;健身房成品店阶段,每个会籍每天收集10个资源,一个月300个资源,一年按照10个月计算3000个资源,6个会籍就是18000个资源;加上预售阶段的资源,将近30000个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有形成客户资源档案吗?客户的每次跟进情况都有清晰的记录,数据可查吗?

至于36k文章所说,健身房都是用预售的钱去开下一家店;这个模式又有何不可呢?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十几年,基本不都是预售楼盘吗?成就了数十个房地产行业大佬,有何不可?健身房预售阶段,进行一定的资金回笼,预售阶段回笼50%资金很正常,然后进行滚动式发展,有何不可?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36k文章所说,用户反讽“他赌你不常来,你赌他不跑路,你天天去他肯定跑路”。纯属无稽之谈,这早已是几年前对健身行业最初级的认知;现在的健身房,希望用户来,只有用户常来,他才会转介绍,只有用户常来,健身房才能开发客户的二次消费;按照现在健身用户的每月锻炼频次,以及不同锻炼频次的人群占比,以及健身房的负载能力,进行相应数量的会员卡销售,没有任何问题;市场会自动做出调整,如果会员卡人数超出了健身房的负载能力,那么会员自然会减少,趋于一个合理值;

至于36k文章所说,健身房关店的数据大幅上涨,“跑路告终”的健身房不在少数;按照市场供需关系进行分析,诚如我在本文前半部分所讲,需求侧健身用户的增加,必然带来供给侧健身房的增加;但是如果供大于求,势必会有一些店面,经营不善而倒闭;但这并不是说健身房的模式不行;

整个健身行业,传统健身房目前最急需的并不是盲目的创新、而是回归商业本质,首先建立一套迭代的数据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