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具体症状如下:
代偿期
病情早期,或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
在病情活动期,常见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厌食油腻、呕吐、腹胀、腹泻、尿黄、发热、下肢水肿、性欲减退等。
体征: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腺发育,肝、脾肿大(早期)。
失代偿期
肝脏体积缩小、腹水、出血倾向、脾脏明显肿大、肝昏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诱因
饮食不当,大量腹水,劳累,细菌感染等。
2症状
呕血,黑便。出血速度慢、量少者仅表现为黑便;出血速度快,量大者出现呕血,甚至鲜血并有鲜血便。患者上腹不适,头昏,心慌,软弱无力,尿少甚至无尿。
3出血量评估
出血5ml,大便潜血阳性;出血50ml以上出现柏油样便;如果出现头昏、心慌、无力提示出血大于400ml。
4神志
萎靡,烦躁不安,或昏迷;脉搏细弱,呼吸急促,血压降低,或测不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收缩压降低20 mmHg以上,或心率增加>20次/min;在未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下降30克/L以上。
2、肝性脑病
1诱发因素
饮食不当,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大量利尿或放腹水,感染等。
2临床分期
前驱期(Ⅰ期):轻度性格或行为改变,如沉默、淡漠,或者兴奋、欣快。常无神经定位体征。
昏迷前期(Ⅱ期):轻微的神经错乱,行为反常,计算、定向及理解力减退。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出现肝臭和扑翼样震颤。
昏睡期(Ⅲ期):以昏睡或浅昏迷为主,各种神经系统体征持续和加重,少数有极度精神或运动性兴奋。
昏迷期(Ⅳ期):呈昏迷状态,对各种刺激均不起反应。
3、肝肾综合征(HRS)
1症状
临床常见HRS为尿少或者无尿,迅速上升的血清肌酐含量。
2诊断
血清肌酐含量是诊断HRS的唯一标准:
a.肝硬化伴有腹水
b.血清肌酐(SCr)>132.6μmol/L(1.5mg/dL)
c.至少停用利尿剂2d并且白蛋白扩容(白蛋白推荐剂量为1g·kg-1·d-1,最大剂量可达100g/d)后SCr无改善(下降到132.6μmol/L或更低)
d.无休克
e.目前或近期无肾毒性药物使用史
f.无器质性肾脏疾病,如尿蛋白>500 mg/d、镜下血尿(红细胞>50个/HP)和(或)异常肾脏超声改变。
3诱发因素
HRS 最常见诱发因素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其次为在未及时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大量释放腹水,其他还包括肾毒性药物、血管扩张剂、NSAIDs 使用史等。
4、腹水
1腹水形成原因
a、门静脉高压(>10mmHg):肝脏组织反复破坏,组织结构重建,假小叶形成,破坏了原来门管系统,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升高;
b、水钠潴留:肝功能受损,醛固酮灭火障碍,血液中醛固酮活性增加,保钠作用增强,水钠潴留;
c、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35克/L):血液中白蛋白全部由肝细胞合成,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大量血浆渗出到组织间隙,包括腹腔;
d、淋巴回流障碍:纤维化、假小叶压迫,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2腹水分度
1度: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被发现的腹水。
B超:腹水出现于肝肾间隙、盆腔及肝右前上间隙。
2度或中度腹水:指患者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
B超:除上述部位外,腹水出现于胆囊、膀胱周围网膜囊、脾周围。
3度:患者有明显腹胀,大量腹水
B超:腹水见于肝脾周围、盆腔、肠袢周围,可见肠系膜、肠管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