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途径
乙肝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丙肝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破损皮肤、黏液等。
传播途径可以看出,两者很是相似。
患病人数
丙肝检查不在常规体检的范围内,所以很容易被漏诊。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但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没有发现而已。目前全球HCV感染约为1.6亿,每年导致约25万人死亡。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4000万名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 3.2%,每年新发病人超过10万。
据统计,我国约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慢性乙肝患者达3000多万。因为治疗的延误等方面原因,在这其中,又有至少300多万人在后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严重程度
很多人错以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用不着多加防范。其实不然,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都在乙肝之上。
与乙肝相比,丙肝有更高的慢性化率(80%),更高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丙肝感染的后果严重,且至今没有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如何及早识别丙肝成为防控的关键。
治疗
不同于乙肝,尽管目前仍无丙肝疫苗可用,但是丙肝患者在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前提下完全有可能被治愈。丙肝虽易于漏诊,但相对容易治疗,一旦感染丙肝病毒,它对肝脏的损害就会持续进行。无论患者有无症状,转氨酶是否正常,只要体内携带了丙肝病毒,就应尽快将其清除,不宜拖延。
2015年,欧洲指南已不再推荐使用病毒应答率低、毒副作用较大的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也不推荐使用第1代蛋白酶抑制剂博赛普韦和特拉普韦。2015年欧洲的丙肝指南还推荐了西米普韦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的治疗方案,随着更多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上市,2016年起所有的含干扰素方案均从指南中消失。国内治疗方案很快也将迎来改革更新。
近两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上市,已彻底改变了丙肝抗病毒治疗的策略,使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入了无干扰素的时代。其疗程更短、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可口服方便使用。如众所周知的: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吉二代、吉三代,尤其适合所有丙肝分型的吉三代,大受称赞。还有更多丙肝新药即将陆续上市与大家见面。
乙肝目前抗病毒药物也在不断更新: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TAF)、替诺福韦酯(TDF)、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干扰素。
本文编辑如医于小雨
抗战路上如医与您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分享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