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或患上某些疾病(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管壁上出现脂类物质和坏死组织的沉积、血管内膜失去原有的光滑性,导致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医学上将此种问题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高压偏高、低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差增大)也被称为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最主要原因。从物理学意义来讲,收缩压为心脏收缩射血时对血管内壁产生的压力,而舒张压为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若动脉粥样硬化、弹性降低,则血管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难度增加,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这会直接影响高压和低压:
如果动脉弹性降低,则当心脏向动脉射血时,动脉无法有效扩张使血液进入,所需的压力就越大,就像吹一个硬化的气球。而舒张压的主要源动力是血管扩张后的弹性回缩力量,因血管硬化后根本都没有充分扩张,所以也不可能弹性回缩,这就表现为舒张压变化不大甚至偏低。
一旦动脉粥样硬化到达一定程度,引发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则压力增加的血流会进一步加剧血管损害,使动脉硬化程度加深、冲落斑块,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心脑血管卒中(如脑中风、冠心病)、眼底或肾血管病变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等,需要引起重视。
哪些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1)中老年人
如同日久生锈的水管一样,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管也会不断老化。动脉内层和中层的血管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变得不光滑,若进一步伴有脂类物质的沉积就会进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2)患上导致血管损伤的疾病
高血压、动脉炎等。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破坏血管的内膜及中膜,继而导致脂类物质沉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3)患上了增加血管沉积物的疾病
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这些代谢类疾病会引起血液中脂类物质含量增加,如同河水中的泥多就更容易造成河道瘀滞一样,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更多健康知识请点击:降压药吃着吃着就没效果了是咋回事?接下来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药?
这种情况下该吃什么降压药?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沙坦类)及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利尿剂(噻嗪类)均可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但需要考虑具体情况:
(1)根据所合并的疾病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平稳降压达标。
l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无禁忌证时,可优先用于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部分快速心律失常、偏头痛、老年性震颤等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沙坦类)可为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时的优选药物,但使用期间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情况。
(2)若同时出现靶器官损害,则不能单独以血压水平决定治疗策略,重在综合评估,根据不同合并症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优先选用普利类及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时,普利类、沙坦类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优于地平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控制血压的首选药物。
(3)鼓励选用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避免血压降得过快、波动过大。
(4)联合治疗降压效果好、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少,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性价比。
当使用单药常规剂量收缩压不能达标时,应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联合降压效果好,为老年人常用的降压药物。容量负荷过重或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常需联合使用利尿剂。
切记!谨遵医嘱,不可擅自服药或更高药物方案。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服用降压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防止低压过低的情况在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时,需要防止舒张压过低,引发危险。这需要患者经常测量站立位血压,用以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过度降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问题。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平躺到站立后1~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 20 mmHg,舒张压≥10 mmHg的情况。当人站立位时,血液受重力的作用主要聚集在双下肢,血管收缩后才能把血液向上泵给大脑,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神经受损,血管收缩的速度和能力下降,就会引起血压的下降和大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如今,使用便捷、测量结果准确的电子血压计已逐渐成为家用测血压神器。有条件的高血压患者都常备一台。诸多电子血压计中,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已经成为最推荐的患者自我血压监测的仪器。“问上医精选”为您推荐这款使用方便、自带语言播报的:
家用医用老人臂筒上臂式全自动高精准语音电子量血压计测压量仪器 ¥398 领20元券
更多健康知识请点击:高血压适当喝茶可以降血压,但要喝绿茶、菊花茶而不是红、黑茶
“问上医”-为千万中国人提供权威、专业、一站式精准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平台。
“问上医精选”-用心为您精选健康好产品。
关注问上医头条号,更多值得信赖的健康资讯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