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很常见,在临床上,糖尿病较多地伴有高血压,而很多高血压患者,也较多的被查出同时患有糖尿病,二者如同姐们一般相伴,被称为同源性疾病,常常合并发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姐妹病”,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是当务之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在糖尿病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的概率就更高了。
有医学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 年出现,而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外围大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是当务之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那么,糖友们的血压多少算达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警惕血压的变化,并应经常对血压进行监测。
健康人保持正常血压:即收缩压(也就是常说的“高压”)在130 毫米汞柱(mmHg) 以下,舒张压(也就是常说的“低压”)在85 毫米汞柱以下。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达标指数是怎样规定的?达到160 毫米汞柱以下即可
根据年龄的不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小于60 岁,那么收缩压的标准就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则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可接受。
有的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大,收缩压(高压)降到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就会低于70 毫米汞柱,对他们的收缩压标准可以放宽一些,达到160 毫米汞柱以下即可。
一旦查出患有糖尿病,就要进行血压测量监测血压,时时记录,避免高血压。一旦查出患有糖尿病,就要进行血压测量。如果血压没有异常,也应当至少每三个月做一次血压监测。如果有血压升高的情况,则必须定时、规律地监测血压,遵从医嘱服用降压药,且复诊时需要再次测量血压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监测血压时,应当注意这几个问题:
1.测量血压要坚持定时,并应包含多个时段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情况,测量一次血压的结果是正常的,觉得自身也没有什么异常,就不测血压了,这样是不行的。无论血压是否稳定,都要坚持测量血压,并且做到定时、规律。糖尿病患者
长期坚持自测血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压的波动情况。所谓“定时”,以早上七点和晚上八点最好,这样就基本包含了早饭前、晚饭后(睡前)多个时段,得出的数据较有参考价值。
2.下肢(脚踝)血压也要测量
测量血压时,我们习惯测量的是上臂血压。而通常情况下,下肢的血压比较高,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测量下肢血压,具体方法是:安静状态,裤口上挽,露出小腿下三分之一,用测上臂血压的袖带松紧适宜地缠于小腿下部,使其下缘在内踝上2 厘米左右测量即可。
脚踝血压可以检测一个人的末端血液循环和缺血情况,有助于早期筛查出自己发生末端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的风险。如果有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低的情况,则说明下肢动脉可能存在缺血的情况,需赶快解决。
3.卧床患者的卧位血
一些卧床的患者测血压通常采取卧位,但是不同体位测的血压值也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人,卧位测得的血压会低于坐位测得的血压。
因此测量血压时要做到“四定”原则:即每次测血压在同一时间、同一侧肢体、同一个姿势(坐位或卧位),同一个血压计,这样测得的血压才有参考意义。
本文内容部分引自《向红丁:图解糖尿病三五防糖法》,最简单易懂的糖尿病健康家庭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