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作者:家庭医药杂志 2018-03-09阅读:5844次

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是最可能引起患者恐慌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升高,其中冠心病已逐渐成为最常见的心脏病。

按病理解剖分类,心脏病可分为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变、心内膜病变、心包病变、心脏肿瘤以及心脏和大血管各种先天性畸形等。

简单来说,心脏病就是心脏发生了病变。这是否是不可逆的?难以治愈?毕竟无论是在电视剧、社会新闻、甚至是我们的身边,因为心脏病失去宝贵的人,都不在少数。

为了给读者一颗定心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博士后丁荣晶副教授撰写本文,为各位读者清楚说明心脏病的用药、急救、预防等核心内容。丁副教授说,“与心脏病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丁荣晶副教授

丁荣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博士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心血管专业访问科学家。主要从事心血管高危患者和心血管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治疗、双心疾病、心肌保护、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临床研究。

与心脏病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我经常和患者说的话是——“只要有信心,坚持治疗,心脏病人可以活得很好”。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在乎或太在乎,套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很适用于我们和疾病的斗争。

【典型病例】

1987年,国内著名的心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编者注:本刊编委)收到一封山西教师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他20年的疾病。

20年前他和领导发生口角,心情郁闷,不想上班,去医院做了心电图,发现有室性早搏,但毫无自觉症状。后到西安的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从此患者再没上过班,到处寻医问药,5年后卧床不起。直到1987年7月,患者的儿子看到胡大一教授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室性早搏不等同心脏病》,并把文章推荐给父亲,患者怀疑自己或许并无心脏病,遂给胡教授写信请教。胡教授看了患者寄过去的检查资料后,回信告诉他,他没有器质性心脏病,20年的时间就是预后良性的最好证据,并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鼓励他解除顾虑,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2个月后,他回信讲,接信后顾虑全消,精神振奋,逐渐恢复行走,病情大有好转。半年后来信,讲他已完全恢复体力,能给家里挑水了。

如这位患者,就是典型的没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觉得心脏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随时有死亡的风险,担惊受怕而焦虑;或者道听途说,或者阅读了大量医学资料,却因为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专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而受到误导,引起过度紧张;或者医生把问题复杂化,对病情和治疗不做介绍,或病情介绍过于强调不良后果,造成患者过度紧张等。

那么在与心脏病的战斗中,该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战略呢?关键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一、坚信心脏病可防可控

2004年,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15152例患者和14820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

这8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和94%。

同时也发现,只要把上述8种危险因素控制好,80%的心肌梗死可以预防,也就是说:10个心肌梗死,9个可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能预防。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二、终生用药

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通过长期坚持有效的二级预防,综合控制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可促使易损斑块稳定,显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总体生存率,减少血运重建需要。

有充分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根据病情有选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须坚持服用。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氯吡格雷

用药不是最终目的,用药后达到我们设定的控制目标才是目的。如冠心病患者血压需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至少在2.6mmol/L以下,由于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每个患者各不相同,这就需要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

另一方面,每种药物都有很多产品,不同的药物价格有很大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使用合适的药物,并不是最贵的药物就最好,同一类药物价格可能相差很大,而作用基本相同。有的患者可能认为,使用贵的药物,使用1天等于5天,可以吃一周停两周,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使用有效的药物。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保健产品,比如卵磷脂、深海鱼油、葡萄籽、维生素C、纤维素、大蒜素、纳豆、天曲等。这些都是保健品,不能当作药物,在按时服药的前提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服用。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三、改变生活方式

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肉类和油脂量过高、食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精神紧张。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是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强、促进血栓形成等。因此,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脏病预防的基石。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

合理膳食要求: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谷类250~400克,胆固醇<300毫克/日(一个鸡蛋黄),每日饮水量至少1200毫升;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5克以内(阶段控盐目标为:以现水平基础,减盐30%);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克(含钾多的食物有坚果、豆类、瘦肉及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多吃坚果、水果、蔬菜

适当运动要求至少每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说到运动,要求是一定强度的运动量,一般指运动到略有气短微汗的运动强度,更精确的运动量需要专业的心脏康复医生制定运动处方,可以获得最大的获益和最低的风险。

戒烟限酒要求: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危害,严格控制酒精摄入。

建议成年男性饮用酒精量≤25克/天(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高度白酒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

成年女性饮用酒精量≤15克/天(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

心态平衡最难,试试16个字“淡泊名利、广交朋友、多做实事、善待自己”。

夺命的心脏病,该如何正确面对?

四、掌握紧急处理措施

很多人都知道冠心病很可怕,发病突然、无法预测,让人感觉防不胜防。但如果我们懂得一些急救方法,至少80%的患者能够避免死亡。

第一步:镇定,停止一切活动。千万别紧张,原地休息,坐着躺着都可以,可以试着喝点温水来缓解紧张情绪,不要企图通过活动来缓解疼痛,精神紧张和活动都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肌缺血。

第二步:尽快含服硝酸甘油。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1片在舌头下面,当感觉到舌尖发麻的时候,药物就起效了,一般起效时间在1~3分钟内。如果含服5分钟时仍有胸痛症状,可以再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

一般来说,硝酸甘油能缓解心绞痛,但是不能缓解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如果含2片硝酸甘油5分钟还不缓解症状,就不要再等了,尽快叫救护车到医院急诊看病;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100~300毫克,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如果身边没有硝酸甘油,有速效救心丸,也可以舌下含服6~10粒作为急救用药。

第三步:拨打急救电话。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让家人或周围朋友打电话,联系120或999急救中心。这里要强调一下,一定要呼叫急救电话,让救护车送你到医院。

划重点

心脏疾病非小事,但可治可预防。做到这些是关键: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积极运动、了解用药、谨记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