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8大用药误区,别再犯啦!

作者:专家号问诊室 2017-06-28阅读:4255次

1、根据症状估计血糖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糖尿病就不用吃药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糖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刚开始并没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的症状,甚至有些人虽然血糖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较高的血糖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出现了并发症,才有了“感觉”.

血糖是需要抽取静脉血或指尖毛细血管血化验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因此,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糖不高;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病情稳定的患者如每周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不能“跟着感觉走”估计血糖。

糖尿病8大用药误区,别再犯啦!

注意:空腹状态指至少禁食8 h;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以确定糖代谢状态。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2、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不愿意服药,担心降糖药会产生“依赖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特别是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是格外排斥,认为一打胰岛素就完了,再也离不开了,或者认为打胰岛素就是糖尿病晚期了,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确实,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维持血糖的稳定,但并不意味着降糖药是“毒品”,一用了上就停不下来,诚然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开始确诊时病情较轻,通过口服低剂量的降糖药,同时自己也严格调整生活方式,严格饮食控制,或规律参加运动锻炼等,可以使血糖降至正常范围,并且稳定后,慢慢停药,血糖依旧在一段时间内平稳维持在正常范围。然而,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一旦停药,血糖便会升高,严重的会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是需要一直用药控制的,这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并不是降糖药的问题。

血糖高的主要危害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及神经,损害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糖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和神经,预防心、脑、肾、眼等的损害,其远期预后也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出现各种并发症时再用药,那样就耽误了病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3、降糖治疗,血糖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糖降至正常,就认为糖尿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糖尿病和伤风感冒不同,糖尿病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终生服降糖药,“坚持服药控制血糖达标是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糖会再次升高,血糖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长期的血糖控制达标后,并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监测血糖的变化。

4、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不关注自己的血糖值,不定期测量血糖,这样不能保证血糖长期平稳达标。

另外,降糖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对血糖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糖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

5、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糖尿病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糖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糖机制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证,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降糖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医生的判断、通过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及心、脑、肾等其他器官情况,选择既能有效降糖、又对患者无不良影响且对其他器官有一定保护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6、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糖尿病,不必再吃降糖药,这些都是伪科学的宣传。实际上,糖尿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血糖的控制,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糖尿病,决不是单纯降血糖,终极目的是维持一个平稳、达标的血糖,减少心、脑、肾、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防止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从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一部分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或者糖尿病“蜜月期”的患者可在确诊糖尿病后,通过加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调节生活方式,可以将血糖控制得很好;继发性糖尿病去除病因后血糖一般能恢复正常;部分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但原发性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最终都是需要长期通过口服药物、生活方式的改善来保证血糖平稳的,根本不会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根治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慢慢调整的。打持久战是糖尿病患者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

7、过分信任天然中药降糖

部分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天然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扬某些天然中草药品的疗效,宣传糖尿病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中草药降糖,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关于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并不是没有效果,只是就目前来说关于中药降血糖的研究尚缺乏比较客观可靠的临床资料,在各种指南,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指南当中,都暂未列入推荐,因此在有条件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首选效果确切、风险可控的西药规范治疗。如果一定要采用中药治疗,也要从自身健康状况考虑,严密监测血糖,了解清楚所有中药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特别要警惕私自配置的丸剂、散剂、胶囊剂等所谓的纯中药制剂,有无暗中添加西药成分。

8、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糖作用

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长期服药。有人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糖疗效”,可使糖尿病患者摆脱药物不良反应的困扰。其实社会上许多所谓的保健品虽然主打“天然成分”,但其实用于降血糖的另有其物,多是非法添加了降糖西药,最常见的是添加了格列苯脲这种强效降糖药,吃了以后血糖是很快降下来了,似乎疗效很“显著”,但长此以往使用强效糖药,会严重破坏胰岛功能,产生耐药,且极易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对老年人尤其危险。一些厂家宣传的电子理疗产品,磁疗产品,特制的腕表、杯子、沙发、床等,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病等等,总之什么病都有效果,甚至宣称可以“电磁唤醒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再生”,对糖尿病很有效果,实际上都是骗人的大忽悠,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平稳是硬道理,对于还没有接受正规治疗的人而言,尽早接受正规的治疗,使血糖达标、平稳,长期保持才是最佳选择,否则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自身的健康。

本文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