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餐后血糖,有效遏制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糖尿病之友 2018-03-29阅读:4738次

餐后血糖和并发症关系密切

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糖化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餐后血糖的贡献越大。

  •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餐后血糖贡献占70%;

  • 糖化血红蛋白7.3%-9.2%时,餐后血糖贡献占50%;

  • 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3%时,餐后血糖贡献占40%。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通过降糖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

  • 微血管病变下降37%;

  • 脑卒中下降12%;

  • 心肌梗死下降14%;

  • 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21%;

  • 总死亡率下降14%;

  • 全部并发症下降21%。

可见,控制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全面认识餐后血糖,有效遏制糖尿病并发症

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

  • 对于以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为目标的患者,对应的餐后血糖是小于10.0mmol/L;

  • 对于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对应目标是≤6.5%,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为≤7.8mmol/L。

关于餐后血糖的两个认识误区

1.空腹血糖好,餐后血糖未必好

纠正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错误观念:空腹血糖控制好,餐后血糖必然达标。

其实,每个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残留的胰岛B细胞的情况是不同的,使用的药物、饮食习惯及活动强度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患者,由于服用药物、饮食和运动的变化,其餐后血糖的变化也是不定的。

虽说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有一定关系,但餐后血糖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糖尿病患者只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理所当然地认为餐后血糖也同时达标了,这是很危险的。

因此,糖友在检测空腹血糖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测。

2.只测一餐餐后血糖

一餐血糖控制达标了,不代表其他几餐的餐后血糖也达标了,因此检测餐后血糖,指的是三餐后的血糖都需要检测,都需要达标。

如何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1.如何吃可降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与进食的量和进食的食物品种有关,进食量越多餐后血糖越高

因此,在能量摄入允许的情况下,为减低餐后血糖应适当减少进食量;再总摄入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食物的品种,来降低餐后血糖,如应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

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具有如下特点:

  • 首先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越少,纤维素含量越高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越低,因此全麦食品和蔬菜都被列为健康食品;

  • 越容易消化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为防止餐后血糖的升高应少喝粥。

  • 由于酸性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低,因此,在口味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添加醋或柠檬汁调味,也可以适当地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2.如何运动降餐后血糖

餐后1小时后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游泳、跳舞等,时间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血糖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运动的方式或时间,从而使餐后血糖控制在满意的水平。

3.选择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

目前,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包括:

  •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为1.4-6.1mmol/L;

  • 短效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为2.1-7.8mmol/L;

  • 格列奈类促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为2.6-6.4mmol/L;

  •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为1.32-4.5mmol/L;

  • 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 降低餐后血糖的幅度为1.01-6.9mmol/L;

  • 胰岛素(短效、速效和预混胰岛素)。

糖尿病病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根据血糖控制水平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血糖达标。

糖友朋友为了身体的健康,血糖的达标,不但应该检测空腹血糖也要检测餐后血糖,并且均应达标,才可以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才是真正的达标。

作者:苏文凌 主任医师

单位:天津胸科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