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千万别忘记查小便:查小便就可监测肾功能早期变化

作者:健康2233 2020-11-23阅读:3555次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病情也是缓慢发展的,起病相对比较隐匿、进展很缓慢,造成的伤害不易被发现,不易被重视,而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都已经是中晚期了。其实长期的高血压、高血糖都会导致脑、心、肾、眼底等重要器官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高血压会损伤肾脏,反过来肾脏损害也会加重高血压,二者可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大家平时比较关注血压、血糖的高低,注重血压、血糖的的检测,这是对的,但是在监测血压、血糖的同时,也必需要重视肾功能能的检测。肾脏为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靶器官之一,由于肾脏疾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尿蛋白常规检查早期多为阴性,多数患者出现明显蛋白尿或合并明显浮肿时,已处于肾病晚期,此时肾脏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损害,再怎么治疗也无法完全恢复。高血压、糖尿病等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如果可早期诊断,且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大部分患者会有显著的改善, 也就是说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期干预是完全可以逆转,甚至恢复的。所以,早期诊断高血压、糖尿病肾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呢?肾脏活检虽然是诊断肾脏疾病的最可靠依据,但因其具有创伤性、操作难度高、诊断结果时间长、具有一定风险、不能广泛应用。目前常用于肾功能监测的指标有血肌酐、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但均为肾功能损害的晚期指标,上述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往往说明肾功能损害已经到了中晚期了,这些指标不利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所以选择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损伤小且灵敏度高的早期诊断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肾损伤最早和最为重要的临床征象是出现微量蛋白尿。 因此检测尿微量蛋白对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治、病程监测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超过99%的原尿中的蛋白质都能够被机体重吸收,若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则表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提示肾小球可能损伤。临床常用的五种尿微量蛋白:尿转铁蛋白(TRF)、尿 β 2 -微球蛋白(β 2 -MG)、尿微量白蛋白(μ-ALB)、尿免疫球蛋白 G(IgG)、尿α1-微球蛋白(α1—MG)等都是肾脏受损的早期诊断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尿微量白蛋白(μ-ALB)已被公认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的一种高敏感、高特异性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μ-ALB)水平的增高可反映肾小球的受损情况,因此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测尿微白蛋白(μ-ALB)等尿微量蛋白水平。继发性肾病发生机制研究显示,尿微量蛋白水平的高低与继发性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尿中上述五种尿微量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O.05),说明这5种尿微量蛋白测定在糖尿病、高血压的继发性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5种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有利于高血压、糖尿病在引起肾实质损害之前(尿蛋白出现之前),对肾损伤进行早期监测和病理定位,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治疗和预防各种肾损伤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辅助性诊断依据,从而有效保护肾脏功能避免肾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等各种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尿微量蛋白质检测可以起到早起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研究疾病的发展过程。尿微量蛋白检测,非常简单方便:只需留取小便,具有无创、高效、快速、污染小、方法简单、特异性高、准确度高的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尿液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过到原尿,其中99.9%由近端肾小管以胞饮形式重吸收,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破坏,因此,仅有微量β2-M自尿中排出。参考值:<0.2mg/L,或370μg/24h。
临床意义:尿β2-M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尿β2-M增高见于:1、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继发性肾损伤的早期以及药物或毒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汞、镉、铬、金制剂等的肾毒性)所致早期肾小管损伤。2、肾移植术后:若持续出现尿β2-M增高,表明排斥反应未得到有效控制

(二)尿微量白蛋白(μ-ALB,U-MA):微量白蛋白是指在人体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则反映人体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临床中,通常应用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应该规范治疗,消除蛋白尿,稳定病情,保护肾脏,尿常规的尿蛋白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证明已有大量白蛋白从肾脏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此时距离不可逆的肾损害仅仅一步之遥了,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发展进入尿毒症期。

(三)尿α1-微球蛋白(α1—MG):病理性增高见于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尿α1—MG可作为反应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α1-MG正常值:<6mg/24h

(四)尿转铁蛋白(TRF,Tf)是早期肾小球损伤的指标之一,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屏障受损;尿液转铁蛋白的检测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慢性肾脏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尽管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其早期肾脏损害都存在着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的损伤,均可出现蛋白质的漏失,在尿总蛋白出现异常之前,即会在尿液中检测出TRF,因此微量转铁蛋白尿可作为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正常尿转铁蛋白(TRF)成人<0.68mg/24h。

(五)尿免疫球蛋白 G(IgG):尿免疫球蛋白测定,对观察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对诊断尿路感染及泌尿道疾病也有参考价值。一般收集24小时尿送检。

正常值:IgG:<3ng/24h;IgA:<1ng/24h;IgM:<0ng/24h。出现IgM表示病情严重,预后差。尿中IgA增加,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中IgG增加,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某些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泌尿系统结石等患者。需要检测的人群:肾功能异常,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的人;需要检测的人群: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人群。

留取尿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1、留24小时尿时,当天要正常饮食,正常活动,禁止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不要刻意喝太多的水,既不能卧床不动也不能过于剧烈的运动

2、天气炎热时,有的医院要求加防腐剂以免尿液变质,在第一天早七点排空膀胱后,收集第一次尿时加入防腐剂。不过最好是什么也不加,收集的尿液放冰箱保存最为科学。

3、感冒期间不宜做尿化验,一般等感冒好了一周后再做。腹泻也最好不要留尿。

4、月经期女性不适宜做此项检查。

5、检查前一周停用甘草、生胃酮、苯丙胺、两性霉素B、巴比妥等药物。检查前3天禁饮酒。

6、如果留取的是单次尿液,最好是清晨第一次的新鲜尿液,如果是随机留取的尿液也可以,但是要求小便的量要足够,一般要大于300ml以上。要求留取中段尿,方法是:在留小便时,先排掉前一段小便,留取中间的一段,最后一段小便也不排入要求清晨第一次的新鲜尿液,并且去掉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