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博荀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指导:岳仁宋
编辑 /许琦 ⊙校对 /钱秀华
I导读:中医学中的“精”、“气”与人体的营养物质“糖”在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精气”理论入手论治糖尿病在临床中新颖且实用。中医内分泌专家岳仁宋教授根据糖尿病早、中、晚三期的不同症状表现,以“调精理气”为大法,并分别对应以“涤精清气”、“填精益气”、“摄精固气”,思路清晰,疗效甚佳。
糖尿病乃现代医学概念,中医学多以“消渴病”谓之,且研究历史悠久。早在《内经》时期,就认为该病乃“肥美之所发也”,当“治之以兰”(《素问·奇病论》)。后世医家多根据症状表现从上、中、下三消分论,虽可取得一定疗效,然已不能完全解决当前临床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现代医学理论,深化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1
从“精气”探讨糖尿病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中的糖不仅是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学认为:“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故导师中医内分泌专家岳仁宋教授认为,糖之体似精,糖之用同气,并将人体之“糖”归属于中医学“精气”的范畴去认识。而据《灵枢·五味》所载:“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可见,精微物质不仅归藏于五脏,也通过营卫以灌溉全身。然而,若五脏不藏精气,流溢于外,超出外周的精气负荷,便可能导致血糖等指标的升高,故岳师将“脏不藏精,精气流溢”作为糖尿病发病的核心病机,并认为:在糖尿病的中医病机认识上,应更多地从整体出发,从“精气生于胃,散于脾,藏五脏,溢周身”的中医生理模型出发,去探讨其病理改变。
2
“调精理气法”的具体运用
岳师辨治糖尿病擅以三期分论:早期火热炽盛,中期气阴两虚,后期阴阳俱损,然其治疗大法却始终不离“调精理气”。其中的“调”、“理”,皆为广义概念,是多途径针对“精”、“气”的治疗措施,其根本是将外周精气重新归藏五脏。根据三期辨治,具体又分为涤精清气、填精益气和摄精固气。现分述如下。
1早期——涤精清气
消渴病之始生,或“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素问·厥论》),或“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转而为热”(《灵枢·五变》)。二阳结滞则湿食交阻,肝经热盛故精气藩灼,此虽可化微生精,必为浊邪侵浸,非清灵纯粹者;虽可行经走脉,必为热邪钳制,不能入脏行阴。如此日久,精气皆充于经络脉隧,而五脏皆无所藏。阴精者,五脏气化之根,根本不足,气化失司,虽饮食自倍,仍气虚神萎。再者,六腑“受五脏浊气……不能久留疏泄者也”(《素问·五藏别论》),本可将五脏之浊精陈气由魄门排出,今过盛之精气不藏五脏,则不能从六腑而传化物。“出入废,则神机化灭”(《素问·六微旨大论》),精气贯于经隧脉络不得泄,日久郁而生热,结而为浊,从而形成了消渴早期“精浊气燔”之病机。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针对糖尿病早期的“涤精清气”法,即祛除附于精气之热邪、浊邪,以使精气按其常度周流于身,当藏则藏,当溢则溢,从而保持五脏内外精气的协调。临证时,岳师常以三黄石膏汤、白虎汤等荡涤热毒之气,以升降散涤精泄浊,疗效显著。尤其是黄连一味,既可燥湿以“涤精”,又能泄热以“清气”,可谓消渴病早期降糖之圣药,常以大剂(15g~30g)施之。但需注意的是,消渴病早期虽是一派火热之象,然其脏腑之气多已虚衰,故在“涤精清气”的同时,还需适当佐以生晒参、干姜、大枣等以增强五脏摄精之功。
2中期——填精益气
病至中期,患者多已从饮食及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降糖药及胰岛素的使用使火热之象不再突出。然火热灼津,“壮火食气”,早期之火虽去,但气阴已伤,加之五脏柔弱,摄精益气之能逐渐衰退,故气阴两虚之象渐现。此外,前期脉络内外之精浊迁延日久不得去,必化湿生瘀、酿痰为毒,阴邪损及阳气,阳气不得周流,久则气闭血凝,这些皆为日后并发症的出现埋下了祸根。由于化学药的使用,此期血糖问题已不是中医解决的重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则为中医之特色与优势。
此期之治,“填精益气”为其上法。填精,填五脏之精,五脏精充,其所主之地亦得气血津精之濡养;益气,益一身正气,即补脏气以摄精,调营气以通络,温阳气以化阴,增真气以御邪。如此运用,不仅可使患者血糖渐趋平稳,减少化学物的副反应及用药剂量,更可减少、延迟并发症的出现。具体而言,则应从脾肾调治,盖肾藏精、脾生气,先后二天得充,五脏精气得益。当然,临床若有余热未除,更当以芩、连之属以祛之,若有痰瘀之邪,亦当临证化裁。
3晚期——摄精固气
时至晚期,五脏之精已亏损至极,阴亏则阳无以附,然“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虚衰,阴精无所固涩,必遗而脱之。此外,《素问·热论》亦有言:“诸遗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可见,“热有所藏”亦可能为阴精自脏遗出的重要原因。临床中,此期患者不仅血糖难以控制,更易出现蛋白尿等问题,可见其精气遗漏之迅猛。脏之精气去则变证蜂起,肺精脱则毛枯皮烂,心精失则脉闭血凝,脾精去则肢败肉脱,肝精走则筋伤目翳,肾精亡则骨痿水泛,加之糖毒流溢,故四肢百骸皆而受累。
归于治,“摄精固气”便成当务之急,若不固,补之无用,益之无功。岳师常在中期方案基础之上,以大剂山茱萸(30~60g)固涩精气,此外,亦常以附片、肉桂、淫羊藿等药振奋、温补阳气,以达“卫外而为固”之效,可谓挽得住阳气便留得住残阴。然“炉烟虽熄,灰中有火”,虽值晚期,亦不能忘“热有所藏”的消渴病特有病机,结合气郁浊阻、毒邪弥漫的特点,常合升降散以清热泄浊,盖浊精去则精气生,热邪祛则精气存。
结语“精”、“气”本为人身之宝,藏溢有序则阴阳调和,溢多藏少则贻害无穷,五脏及其所合之腑、所主之部分、所开之孔窍以及奇恒之腑皆“精气夺”;经、络、经别之内外,三焦之气液皆“邪气盛”,则虚实夹杂之象现。以“调精理气”为大法治疗糖尿病,既不失传统中医之特色,又能和现代医学相契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一种思路。然本文分期论治只言普遍规律,临证更当辨证论治,因人制宜。
【岐黄民间传承(qhmjcc)编校发表,运营人员号:lianshangpuying】
I 来源出处:本文摘自《江苏中医药》2016年总第48卷第3期 。
I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