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朝之年的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虽年逾八旬,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每周诊疗患者过百、指导多名博士后、传承人进行中医科研、读书写作笔耕不辍,这都归功于吕教授创立并始终坚持的糖尿病治疗“二五八方案”。尤其是其中关于情绪调节、饮食和运动的三项基本措施,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也是帮助大家延年益寿的“三宝”。
情绪安宁为第一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可以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说明情绪太过,气机紊乱,干扰正常的升降出入,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吕老常嘱咐病人少着急、少生气,注意调节情绪,就是这个道理。《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思想的清静,情绪安宁,正气在内,精神内守不耗散,这样的话,自然就少得疾病。
辨证饮食消疾病
中医讲究“五行学说”。五行是木、火、土、金、水,在人体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不同食物有不同的颜色,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滋养人体。《素问·金匮真言论》云: “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南方色赤,入通于心……中央色黄,入通于脾……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北方色黑,入通于肾……”五色对应五脏,五色之变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常变。不同色泽的药食,同时对相应脏腑起着疗养的作用。
吕老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的人群,以五色对应五脏,有着不同的食疗小方,现撷取部分以飨读者:
1.补气养血方
如果有贫血,可以每天吃苹果1~2个,红枣2~3个,樱桃5个,葡萄干20粒,黑木耳适量。
2.补肾固气方
如果平时多劳累、多思虑,腰膝酸痛、常感到疲乏,可以每天吃板栗2~3个,腰果5~6个,核桃1个,开心果3~5个。
3.润肠通便方
如果平时有便秘,可以每天吃核桃1个,开心果3~5个,土豆、黑木耳、白萝卜适量。
4.益智健脑方
正在发育的小孩,或者最近觉得记忆力减退,可以每天吃核桃1个,生花生20~30粒,桂圆10个,白果10个,胡萝卜适量。
吕老平时还提倡多吃蛋类、奶类及蔬菜,少吃肉,饮食清淡。因为中医将重口味、肉类多归于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易阻脾胃运行,并伤五脏,酿生湿痰,而生疾病。鸡蛋、牛奶含优质蛋白质,鸡蛋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牛奶含钙丰富,蔬菜多含各类维生素、膳食纤维,且热量低有助于控制体重。
和缓运动畅气机
中医学视人体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形”与“神”为一体。脏腑各居其位,经络系统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中国传统功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综合方法,强调“气遍身躯不少滞”,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吕老喜欢骑一辆脚蹬三轮车悠然往返家和出诊的地方,曾说这可以锻炼多个关节。晨起也会练习一套根据八段锦、太极拳、近代健身功法改编的十八段锦后再吃早餐,坚持迄今已30余年。十八段锦初级六段,能调气血、疏经络、调理三焦、肺、肝、脾;中级十二段,能补益心肺肾、调脾胃、去心火、养神;高级十八段,能补元气、益宗气、固肾腰、协调全身。一套下来半小时不到,且运动量不大,能够整体、分级、分段练习,锻炼时能按各人合适的规律、节奏进行,很适合糖尿病患者、体质较弱、不能做重体力活动的人,或者没有条件进行锻炼的脑力劳动者。
吕老曾说,不管是做什么运动,一定要坚持。作为和缓养生的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微微出汗就好,不要大量出汗,尽量在晨起做完后再吃早饭。
吕老常年注重情绪调节,辨证清淡饮食,坚持运动,既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三项基本措施,也是养身保健的“三宝”,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专家小传
吕仁和,男,1934年9月生,山西原平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届首都名医国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为国家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和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是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糖尿病“脾瘅”、“消渴”、“消瘅”分期辨证思想、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微型癥瘕”病理学说与散结消癥治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二五八”防治方案、“六对论治”辨证论治方法、糖尿病患者自我调整的“三自如意表”、慢性肾炎分期辨证方案和慢性肾衰分期辨证方案。他提出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辨证标准》《糖尿病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他指导的团队建立的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已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他勤于著述,发表与指导学生发表《糖尿病肾病分期辨治568例临床分析》、《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辨证标准》等文章共299篇,著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等学术专著9部,其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一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康莱特杯”优秀著作一等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七五”、“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部局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新药专利2项。指导学生开展“十一五”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和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