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多采用抗菌消炎法,中医急性期常用利尿通淋法,慢性者则常从肾虚论治。我们从肝论治前列腺炎,见解独到,疗效卓越。
1、病因病机
我们认为前列腺炎病本在肝,肝气不舒,气郁化热,湿热下注,瘀血、痰湿阻滞于前阴是其基本病机变化。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阴是足厥阴肝经循行所经之处,《灵枢?经脉》篇说:“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肝气不舒,病必循经而发。
(2)肝主筋,而前阴为宗筋之所聚。日本?丹波元简在《灵枢识》中说:“筋者聚于阴器。”故宗筋之病本在肝。
(3)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不舒,一方面可气郁化热,一方面又可气滞湿停,使湿热聚于下焦。
(4)肾主二阴,司二便,但功能表现为闭藏为主,而阴窍之开合,精溺之所出,又依赖于肝主疏泄的调节作用,疏泄正常,则精溺以时出;反之,则或遗精,或阳痿早泄,或尿出白浊、小便淋沥不尽等。
2、判断虚实,治肝为要
我们认为前列腺炎可分为虚实两面,不论虚实,治疗均当责之于肝。实者之病机为肝郁气滞,在其基础上又致湿热内生,流注于下焦,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等症,有时又可导致痰、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出现睾丸肿胀疼痛,疏肝理气为其常法;虚者乃由肝病日久,肝肾同源,子盗母气,从而导致肾虚,成为虚实夹杂之证,临床表现为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又兼见腰膝酸软或性功能障碍等,治疗可采用肝-肾同治之法,孰重孰轻,当视具体情况而定。张氏认为该病不论虚实,总以疏肝理气为主要原则。正如《景岳全书》所说:“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
用经验方:当归,炒白芍,柴胡,茯苓,人参,炒白术,郁金,香附,陈皮,炒川楝子,砂仁,炙甘草。
该方以理气为主:柴胡、白芍疏肝理气,二药合用,一散一收;白芍敛肝可防柴胡劫肝阴之弊,合香附、川楝子可增其疏肝之力,香附可通调血中之气;气病及血,加入当归、郁金之血分药;郁金既可解郁,又能活血清热;肝气以升为健,其健升是以脾胃升降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前提,故以白术、人参、炙甘草健脾气,砂仁芳香醒脾,促其升清,陈皮和胃,助其降浊,如是则枢纽利而肝气自和,且诸药更能培补脾土,扶养后天,有“先安未受邪之地”之义,可防肝气克犯脾胃。
3、随证变通,灵活加减
前列腺炎的症状表现不一,复杂多样,辨证必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活变通,取得满意疗效。如伴有疼痛,小便灼热、尿频,色黄赤,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可将炒白芍改为生白芍,加丹皮,炒栀子,扁蓄,瞿麦,以清热利尿;伴少腹胀痛、下焦虚寒、便溏者,可加沉香,台乌药,炒小茴香,以行气散寒止痛;肝失疏泄、气不行水,或肝木乘脾致其运化失职而见有阴部潮湿者,可加泽泻,炒山药;肝气郁滞、痰瘀内生,睾丸肿胀疼痛者,加陈皮,山楂核,川芎,荔枝核,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结;伴有腰膝酸软、遗精或阳痿,脉沉弱等肾虚症状者,可以基本方配伍六味地黄丸加怀牛膝。补肾时,如患者有气滞湿停的情况,适当配伍利湿之剂,以防养阴助湿之弊。
【典型病案】
例1男,38岁,2015年8月5日初诊。主诉:会阴部疼痛不适年余,加重伴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症见:小便灼热疼痛,尿频、尿急,小便黄赤,心烦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前列腺液常规示:卵磷酰胆碱小体减少,wBc(++),脓细胞(+)。
经过我们辨证为肝气不舒,湿热下注,治以疏肝为主,佐以利尿通淋。处方:党参,炒白术,当归,生白芍,柴胡,茯苓,郁金,通草,炒川楝子,蔚蓄,瞿麦,琥珀(分2次冲服),砂仁,炙甘草。
3剂后,诸症悉减,心烦同前,舌尖红赤,苔薄黄,脉弦数。上方去琥珀、通草,加丹皮,炒栀子,以清心火。又3剂,尿路刺激基本消失,情志渐和,惟觉会阴部、尿道不适,尿后小便余沥,舌稍红,苔薄白,脉弦。于前方去清热利尿之品继服。随症加减1个月后,诸症尽消,前列腺液复查均为正常。
例2男,36岁,2015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少腹痛2年,加重伴尿灼热2个月。某医院诊为前列腺炎。症见:少腹胀痛,小便灼热、浑浊、淋沥不尽,阴部潮湿,烦躁易怒,伴腰背酸痛,盗汗。舌体瘦小质红苔薄黄,脉沉弦弱。
经我们辨证为肾虚肝郁,治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处方:丹皮,茯苓,生地黄,炒山药,怀牛膝,泽泻,山茱萸,人参,生白芍,柴胡,砂仁,炙甘草。
3剂后,腰背酸痛消失,余症稍减,舌质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数。辨证属肝郁湿热,改方为:炒白芍,当归,柴胡,茯苓,丹皮,人参,炒白术,炒栀子,泽泻,郁金,砂仁,扁蓄,炙甘草。
又3剂,诸症大减,惟觉小便无力而茎中作胀,阴部潮湿,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栀子、丹皮、篇蓄,改人参为西洋参,加炒川楝子。再3剂,小便不适及少腹痛基本消失,惟久坐及劳累后稍有不适感,外阴潮湿,舌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陈皮,炒山药9g。至此病情已基本控制,嘱其停药观察。未见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