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冒之普通感冒的治疗

作者:药师木木 2018-01-31阅读:1686次

在防治感冒的问题上,我们大多数人形成的习惯和做法是:一有感冒或者稍微有些不适,就立即吃药、打针、输液。很少有人明白,这些药物的作用无非是消炎和退烧;绝大部分感冒药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负责缓解症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治疗感冒的特效药,都是“治症”的。 即使不用任何药物治疗,感冒也会自然好,只是晚两天而已;靠药物治好的感冒,人体有两天的修复期,仍会感到疲倦乏力等,而感冒自然好的会立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普通感冒,不吃药,七到十天可自愈。轻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大量饮水即可。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对证吃药,减轻症状。对证治疗:早期用抗感冒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改善局部及全身症状。

普通感冒一般来说几天就过去了,但却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甚至终身顽疾。最常见的是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部分原本健康的儿童和青壮年,得了感冒、扁桃体炎等以后,又得了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如果出现这些合并证,就从小毛病酿成大祸。

普通感冒病程和表现

一般潜伏期1到3天,潜伏期无症状,潜伏期长短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清涕期2到3天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比赛、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浓涕期2到3天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恢复期一天以上,因人而异,多数患者浓涕期过后即愈,少数患者持续,部分咳嗽持续几月。

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主要以对证治疗药物为主,主要包括减充血剂、抗组胺、镇咳药、祛痰药、解热镇痛药。
浅谈感冒之普通感冒的治疗

1减充血剂类药物可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粘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可用于缓解急、满性鼻炎和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主要有盐酸伪麻黄碱等。

2抗组胺类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主要药物包括第一代的氯笨那敏,桂利嗪等,第二代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第三代的左旋西替利嗪等。

3镇咳药常用的镇咳药根据药理作用特点分为中枢镇咳药和周围性镇咳药。中枢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业。根据其成瘾性和麻醉作用有可分为依赖性如可待因,和非依赖性如右美沙芬。周围镇咳药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常用药物有苯丙哌林那可丁等。

4祛痰药祛痰治疗可以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除量,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常用的药物有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5解热镇痛药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等。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应注意超量使用可造成肝损害甚至肝坏死。乙酰水杨酸使用时应注意其胃肠道症状、过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

1感冒通常会自愈,病程多在七天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物。2饮食清淡,多饮白开水,桔汁水或姜糖水。3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依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勤晒被褥。4增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5感冒用药在连续七天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者,应去医院向医生咨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