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爸妈把治好孩子感冒视为医师的责任,忽略了爸妈拥有正确的照顾观念与做法才是守护孩子健康的关键。
打破常见的误区,如:感冒吃药一定要吃到好为止、孩子发高烧就要马上去看医生……等,让你成为孩子感冒时最佳的照顾者。
爸妈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生病。此时,大部分爸妈会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却较少思考自己能提供孩子什么帮助。
其实,医师的角色在于协助爸妈确认病因,并排除较严重的疾病,而爸妈为孩子提供的居家照顾支持性做法,才是感冒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以下列出婴幼儿感冒时照顾者常有的10个误区,希望有助于矫正许多口耳相传的做法与观念的不正确之处。
关于感冒常见的误区误区1. 天气变冷或受到风寒,易罹患感冒。事实:不管是否感到寒冷,只要病毒粒子进入鼻腔,就会造成感染。
不过,有研究指出,当身体处在湿冷的状态下,鼻腔黏膜的血流会减少,而使得进入鼻腔的免疫细胞减少,此时便会影响正常免疫力的运作,如已有病毒进入鼻腔,就比较容易引起感冒。
误区2. 感冒要立即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事实:若孩子有多次感冒经验,爸妈也已了解常见症状的处理方式,包括:补充水分、帮孩子洗温水澡,以及调整饮食等,就可先进行居家照护;若症状两天内仍未减缓,再请医师诊察。
误区3. 感冒吃药一定要吃到好为止。事实:感冒的治疗原为症状治疗,如果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没有造成影响,便不需要持续吃药,个人应自行评估症状的变化,再决定是否停药,不必等到症状完全消失才停药。
误区4. 感冒喉咙痛时,不能吃冰凉食物。事实:喉咙发炎表示黏膜像皮肤般已有发红、肿胀或破皮等状况,此时不宜摄取热烫食物,以免伤到喉咙。
迄今并无医学报告指出冰凉食物对喉咙发炎有害,有时,食用适量的冰凉食物反而会让孩子的喉咙较为舒服,也能延缓发炎反应。
误区5. 感冒时吃大量维生素C,可以帮助痊愈。事实:已有多篇大型研究报告指出,摄取维生素C不但无法预防感冒,对于缓解感冒症状也没有帮助。
误区6. 感冒时应多喝水,帮助病毒的排出。事实:感冒时多喝水,有让身体吸热能力增加、补充因发烧而散失的水分、稀释痰液,以及让喉咙与鼻腔保持湿润等好处,然而喝水对于将病毒从体内排出并没有帮助。
关于发烧常见的误区误区7. 高烧会烧坏脑子。事实: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高烧本身会对神经组织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有些孩子在高烧后出现智力低下或肢体障碍的状况,其实并非高烧所造成的,而是脑炎、脑膜炎等疾病本身对大脑所造成的伤害。
误区8. 孩子发高烧,就要马上去看医生。事实:孩子半夜或假日突然发高烧,是否应该立即带去医院急诊?答案是不需要。
急诊医师通常并非儿科主治医师,能做的也只是先帮孩子退烧。
因此,建议爸妈平时就先准备一些口服退烧药及肛门塞剂,当孩子发烧时超过38.5℃时,可先服用口服退烧药退烧;超过39℃则可使用肛门塞剂。
当孩子服用了退烧药后,爸妈要观察孩子反应,如果烧慢慢退了,孩子的活动力也还不错,就不须急着送医。
误区9. 感冒发烧就需要吃消炎药。事实:在民间用语,消炎药常常是抗生素的俗称,把两者混为一谈,其实这是错误的讲法。
正确来说,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疾病所使用药物,而消炎药物则是针对呼吸道发炎肿胀所用的局部或全身性药物。感冒是病毒感染,除非感冒并发了中耳炎、肺炎等细菌性感染疾病,否则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误区10. 孩子的体温高低,是判断应否带孩子就医的唯一标准。事实:要不要带孩子就医,绝不可只凭孩子的体温高低做判断。建议爸妈应从以下五点进行观察:
● 从外观上来看,孩子是否显得难过或不舒服?
● 孩子的活动力是否明显比平常差?
● 孩子食欲比起平时是否明显减低?
● 孩子爱玩的意愿是否明显降低?
● 孩子尿量是否减少?
如果出现以上任一项变化,即使孩子体温不高,都应立刻送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