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这个物质年代,饮食习惯和上一代的都不一样了!丰富了,所谓的病从口入。往往很多年轻人,都不注意饮食,患上了疼风,一旦患上疼风,那就是一辈子了!所以大家要注意饮食!
痛风从前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痛风。年轻人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孙瑛副教授。
孙医师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据资料,在我国1958年以前仅有25例痛风报道,随着食物中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糖、高嘌呤类物质显著增加,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据估计,国内现有痛风患者约1200万人。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食用菌类、豆类及啤酒等都是高嘌呤类食物,而年轻人吃得最多,牛奶、蔬菜、水果及谷物等低嘌呤类食物摄取少。另外,众多快餐食品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再加上运动少、休息少,这些都造成了人体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脂、血糖升高,引起肥胖。长期累积下来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现在,血中尿酸值过高者已经约占了10%,而其中5%—12%会得痛风。
孙医师告诉记者,痛风这种病重在预防。它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生活规律来得到预防。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蛋白质和糖类的摄入量,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糖类应控制在摄入总热量的50%—60%。年轻人特别要少喝啤酒,因为啤酒的热量高。饮食最好是粗茶淡饭,多吃蔬菜,控制主食。另外,控制体重也很重要。
典型痛风的急性发作,多是在子夜时因剧痛而惊醒。痛风大约有76%是发生在第一拇趾的跖趾关节,局部有“红肿疼热”的现象。其他受累的部位依次是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发作前,患者多有暴饮暴食、饮酒、食含高嘌呤的食物等,发作时耳廓上可出现俗称“痛风石”的白斑。
一旦发现有了痛风的症状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性发作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多喝水,增加尿酸的排泄;服用碱性药物,防止结石的形成。在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可使用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以及抑制尿酸合成药(如别嘌呤醇)。
孙医师最后强调,由于痛风有自限性,数小时或数天、数周内可以自行缓解并且发作的间歇期长,有时候一年或者好几年才发生一次。因此,不少年轻人容易忽视痛风的发作,误以为是其他疾病。如果不引起重视,继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发作会逐渐频繁,转为每年两三次,进而每月二三次,甚至造成关节畸形,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还可使肾脏受损,出现尿酸性尿路结石、痛风性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