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和口腔溃疡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然而在生活中,有些新手父母却很容易将两者混淆。虽然两者从表面上看有些相似之处,但在相似之余,其症状、病因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防治、护理方法也大不相同。
1、症状不同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发病时口腔内成雪花或片状斑片,面积较大,表面有白色的膜,白膜周围没有红晕或者炎症反应,不容易被擦掉,强行擦掉会出现不出血的潮红面。
鹅口疮常见于2岁内的婴幼儿,初期没有不适或白色斑点,只是进食时会出现痛苦表情。一旦加重会因疼痛而伴有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等症状,有时伴有轻度发热。鹅口疮最初出现于脸颊内侧黏膜、舌头表面、上腭等,继而蔓延到口腔其他部位,甚至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粘膜,严重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会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主要是散在或单个创面,颜色先红后黄,中心有微微的凹陷,周围的黏膜有明显的充血红晕,溃疡上覆盖的白膜可以擦去,常出现于嘴唇内侧或嘴角黏膜,并以单个出现较多。任意年龄均可发病,1-6岁儿童易患口腔溃疡,发病时有明显的灼痛感,进食等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2、病因不同
鹅口疮——属于真菌感染,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通常是口腔卫生不到位或者接触被感染的食物、衣物、玩具、奶头等交叉感染。此外,如果宝宝长期服用抗生素,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真菌也易乘虚而入。大部分患病的新生儿是由于产道感染所致。
口腔溃疡——引发宝宝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很多,多见于病毒感染。烫伤、刺伤等外伤导致口腔黏膜破损,手足口病和过敏等遗传因素也会引发溃疡,以及睡眠不足、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方面均是诱因。对于宝宝来说,最常见的是由于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营养缺乏(特别是缺乏维生素B族和锌最容易出现口腔溃疡)或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D等导致的黏膜修复障碍、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均会导致出现口腔溃疡。
3、防治方法不同
鹅口疮
预防鹅口疮最重要的就是宝宝口腔的卫生方面,在每次喝完奶之后或在起床后、就寝前,需以干净纱布沾水轻轻擦拭口腔内壁及牙床,不仅可以远离鹅口疮,更能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妈妈及看护人员也应注意个人卫生,每次接触宝宝前也要洗手。
对于已患鹅口疮的宝宝,妈妈在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乳头;如果是人工喂养,每次使用奶瓶前应先以4%的苏打溶液浸泡半小时,煮沸消毒后再给宝宝使用。宝宝的洗漱用品(脸盆、毛巾、漱杯等)和餐具应单独使用,用完后最好煮沸消毒15分钟。
当家长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类似奶瓣的斑块时,切勿随便用手去揩洗,避免因黏膜损伤引起细菌感染。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如确认宝宝患有鹅口疮后,父母可以用消毒药棉蘸2%-5%的小苏打水擦洗口腔,注意擦洗时候动作要轻,也可使用制霉菌素片研磨成粉,调配纯净水或伊可新小葫芦的内容物油剂,调成糊糊,涂抹在患处,每日3-4次,制霉菌素可杀灭真菌,维生素AD加快口腔黏膜修复。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而且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咨询专业医生。此外,鹅口疮通常在用药几天后缓解、消失,但特别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家长应在病症消失以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因为鹅口疮的反复与正常菌群失调有一定的关系,给宝宝补充一段时间的益生菌(如伊可新伊儿乐益生菌粉)能够增加肠道内有益菌,恢复体内的菌群平衡,减少复发。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不同于鹅口疮,原因多且复杂,妈妈应该先观察宝宝口疮的具体部位,并与宝宝的日常饮食和其他症状相联系,确定病因再对症治疗。很多妈妈面对口腔溃疡第一反应就是去火,但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溃疡,盲目去火减少营养摄入,导致宝宝抵抗力降低,反而会加重病情。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口腔溃疡,都要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妈妈平时最好给宝宝吃一些松软易消化的食物,过热、过硬、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都应该避免。同时让宝宝多喝水,注意营养搭配,增加水果蔬菜摄入,补充维生素AD来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并有助于口腔黏膜的修复。此外,饭后奶后及时漱口、刷牙,减少口腔细菌残留,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来说,宝宝出现口腔溃疡多属于单发性口腔溃疡,属于自愈性疾病,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不提倡家长给宝宝盲目用药,可以让宝宝多喝水,或者吃些苹果、梨、柿子、西瓜等水果,同时还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和锌,如维生素B2和复合维生素B等,特别是甘草锌,因为其含有甘草具有抗炎、抗溃疡的作用,外加锌对黏膜的修复,因此对口腔溃疡的恢复有帮助哦。
达因育儿专家温馨提示:
不管是鹅口疮还是口腔溃疡,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的,抵抗力低下才会让病菌乘虚而入。因此,每日1粒伊可新才是提高宝宝抵抗力、以不变应万变的“良方”,其中的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粘膜上皮完整性,保证机体抵御病菌的能力,并且与维生素D协同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增加巨噬细胞、T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的产生。此外,在促进宝宝的骨骼发育、身高增长、视觉发育和预防缺铁性贫血等方面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