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大男婴3进医院 原来口腔里竟长了个会要命的东西

作者:河南商报 2017-12-28阅读:3609次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4个月大的洋洋(化名)是名早产儿,别看才出生4个月,但他已经3进医院了。

前两次住院,家里一直以为洋洋只是患上了肺炎,可直到第三次,他们才得知,洋洋口腔里竟长了个有可能会要命的东西。

4月大娃3进医院,竟意外发现口腔里的秘密

4个月大的洋洋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只是在他父母眼里,洋洋太过“虚胖”,一点也不“strong”。

洋洋是名32周的早产儿,出生4个月,却已经第3次住院了。这一次,因为“支气管肺炎、消化不良”,洋洋爸妈带他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呼吸一病区住院治疗。

这天,刚好赶上呼吸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宋丽查房。细心的宋丽为洋洋检查时意外发现,洋洋口腔颊粘膜上有成片状的白色膜状物,不容易拭去,“这是鹅口疮啊,看样子有些时间了。”

4月大男婴3进医院 原来口腔里竟长了个会要命的东西

“啊!”洋洋的母亲一脸惊讶,“之前都看见这了,一直以为是残留的奶瓣,都没在意,没想到越来越多了,这严重吗?”洋洋母亲紧张道。

被忽视的鹅口疮 可危及宝宝生命

“啥是鹅口疮?”跟洋洋母亲一样,有这个疑问的人,相信不在少数。

据郑大三附院呼吸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宋丽介绍,“鹅口疮”又叫“雪口病”,也就是白色念珠菌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宋丽称,这种病好发于宝宝的嘴唇、舌头、脸颊、口底、软腭等部位的黏膜处,最初的表现为白色乳凝块样的小点或是小片,而这些小点或是小片的周围,也没有炎症反应。

但是,这些小店和小片状的,会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同意擦拭掉,如果要强行剥离,剥离后局部粘膜会出现潮红、粗糙、溢血的情况,但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一般来说也不影响吃奶。

然而,也有重症患儿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患儿的口腔全部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患儿可伴低热、不吃、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的情况,而这一病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宝宝的生命。

小小“鹅口疮” 病因却来自多方面

宋丽称,“鹅口疮”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而诱发“鹅口疮”的病因则来自多方面。

首先是母亲这个因素。宋丽说,母亲的产道有念珠菌存在,因此,新生儿的鹅口疮,多数都是在出生经过母亲产道时,接触到了母亲阴道附近的念珠菌,从而造成的感染。

另外一个就是宝宝自身。像新生儿、婴幼儿,以及营养不良、腹泻的患儿,这些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如此一来,就给病菌有机可乘。而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肠道、阴道寄生,盲目、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也会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宋丽说,宝妈不注意卫生,也会造成宝宝患上“鹅口疮”。

比如,母亲的乳头不洁,玩具、毛巾、奶瓶、奶嘴等与宝宝亲密接触的物品不干净,忽略宝宝口腔卫生等,都可能会造成“鹅口疮”出现。

摆脱讨人厌的“鹅口疮” 预防和护理方法得知道

宋丽说,对于患上“鹅口疮”的宝宝,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

可在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给宝宝清洁口腔,并给宝宝出现疮口的位置,涂抹10万U/ml—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即可,但如果没有鱼肝油混悬液,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甘油、香油等,与制霉菌素配制成相应浓度制剂来替代,此外,还可以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

护理已经患上鹅口疮的宝宝时,家长要记得多让宝宝喝水,较大的宝宝在吃完食物后,要及时漱口,小婴儿的话,则可以将纱布用温开水沾湿,然后用来清洁口腔,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细菌滋生。

还在哺乳期的母亲,要注意清洁乳头和乳具,若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真菌性感染疾病,则要注意将其与宝宝的物品进行分离。

宋丽提醒家长,涂药后,不建议立即给宝宝进食、饮水和漱口;在治疗期间,要加强宝宝对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摄入,此外,鹅口疮容易复发,症状消失后,家长最好继续给宝宝用几天药巩固治疗,避免复发。

(河南商报编辑 华丽娟 张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