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口腔诊所内,医生们正在给患者补牙。(新华社记者 王菲/图)
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齿保健上的费用大概在七八千甚至上万元,经济收入好的他们对牙齿的爱护有一种偏执;仅有1.3亿人口的日本,却有68000家口腔医疗机构,接近10万多的牙医。
而我国,4万个人才有一个牙科医生,口腔医师的需求很大的背后,是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牙医。
某天夜里,笔者感到牙齿隐隐作痛,第二天早上就赶到了本地口腔科口碑最好的医院看牙。原本以为是发炎了,开点消炎药就好,结果医生叫去一拍片,说蛀牙已经蛀到神经了,要做根管治疗,否则以后牙齿痛起来可能会痛到让你怀疑人生。
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一个月来断断续续去了三四次复诊,到最后结束根管治疗,并戴了个牙冠,这颗牙总共花费了6000元人民币。不免向医生抱怨说怎么看个牙这么贵啊,医生笑笑说,你戴的牙冠还不算最好的,最好的一个是6800元;你如果是植牙,最贵的可超过了68000元。
估计去看牙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看个牙这么贵?看个牙凭啥这么贵?
看牙贵在哪牙科的成本支出主要在两方面,可见的成本,以及隐形的成本。
可见的成本很好理解,即耗材。一方面是一次性口腔耗材,比如牙科工具、材料、工厂加工费等。进口牙椅通常是几万元一张,一把进口快速手机至少是一两千,大型设备如三维CT,则是几十万不等,至于加工牙冠的机器则几百万一台。而在口腔行业,比黄金还贵重的材料比比皆是,比如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填充材料,一克的价钱可能比黄金还贵。
这些耗材成本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严重依赖于进口。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口腔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大概在1346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国口腔医疗设备及相关产品与服务市场有望突破4000亿元。但是我国大部分中高端口腔医疗设备及耗材没有实现国产化,90%的牙科产品依赖进口。我国牙科发展得晚,许多口腔方面的高级装备和材料都被国外所垄断,价格昂贵。
比如牙科最贵的植牙。《工人日报》曾报道,有统计称,2011年我国种植牙的使用量是11万多颗,2014年已增长到80多万颗。但是,临床上95%以上的种植牙,都被瑞士、德国、韩国等品牌垄断。种植体多为三个等级,即韩国产、欧美产、瑞士或瑞典产,价格分别约为2000元、5000元和6000元。最贵的来自瑞士,其价格竟可高达8万一枚,种两三颗都可以买辆不错的小汽车了。
成本高,但纳入医保的部分却很少,比例低,报销困难;并且价格偏高的口腔修复等并不属于医保范围,患者自付比例太高。与之相对的是,日本口腔医疗保险的覆盖范畴就很大,包括部分修复(根据材料,树脂,12%黄金等)都能用保险支付,患者看牙基本都使用保险。
看牙的隐形成本,即牙医的劳动成本,他们的经验、技术、风险、劳动服务付出等。不少国人对牙齿重视不高,因此也对牙科有所误解,认为它的技术含量不高。因此看牙时还停留在“购买东西”阶段,而不是把看牙当做“医疗诊断”,病人的逻辑是:一颗牙齿成本才多少,凭什么你帮忙植入,价格立即翻了几番?
这时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他国家牙医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了,我们或许就会明白,为什么牙医的人工成本这么贵。
医师在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图)
发达国家牙医是最吃香的职业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口腔医生一直是高薪职业。
比如美国。在美国新闻网评出的全美“最佳医疗工作”名单中,牙医已连续两年排名第一,该名单基于近期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预测的2012-2022年“前100名工作”工作评出。工作范围涉及商业、创意产业、建设、医疗保健、社会服务和技术等社会各个方面,评价内容包括行业增长率、收入、就业率、未来就业前景、压力水平、工作与生活平衡等。
根据以下4个原因牙医成为全美医疗工作中的第一位。一、较低的失业率,美国牙医的就业率高达99.99%;二、极佳的工作和生活平衡;三、较高的薪水,最高平均薪资收入在$187200以上(差不多120万元人民币),有些州的牙医收入可高达$286460;四、2012-2022年,预测就业增长率达16%,存在23000多个新的工作机会。
总之,美国的医生(当然包括牙医)的人工服务费用很高。一个广为流传的美国医疗界的段子是,富翁不小心摔断了一根股骨,请最好的外科医生手术。医生用一根镙丝钉将病人的骨头接好了。手术很成功,收费5000美元。但富翁很不高兴,认为医生只不过用了一根镙丝钉就收这么多钱,医生说,1根镙钉1美元,知道怎样放进去:4999美元,富翁遂释然……
人工成本高,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对牙齿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美国,成为一个牙医困难重重。美国大学本科没有口腔专业,想成为牙医的学生会在本科学习生物、化学等相关理科专业,大学毕业后通过严苛的考试申请进入DentalSchool(牙学院)再学4年,学业非常繁重。从牙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Generalist(全科)考试,考核通过后还只是牙全科医生,如果你想成为专科牙医,比如专攻儿童牙齿的牙科医生,或者做矫正手术的牙科医生,你还得再参加1-6年的高阶培训、通过Specialist(专科)考试才能成为咱们常说的“专家”,这才具备了独立看诊或开牙医诊所的资格。但要通过考试,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如正畸专科年申请一万多人,但才录取300多人。
高额的时间投入、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最后才换来不错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
最省钱的办法是重视牙齿与美国牙医的超高专业性不同,我国在牙医培养方面的确有些良莠不齐。虽然有不错的口腔医学院,但不少医科大专也有口腔专业,不少学生学个三年就到私人诊所当牙科医生了。不同路径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程度的人才标准,最后就只提收入要向美国看齐,这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病人的抱怨也并非全无道理。因此,中国的牙科医生要想赢得民众的认可,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有待于我们明确牙科医生的准入标准,更严格、更专业。
不过,主要责任也不在于牙医,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的医生人工成本太低了,三甲医院一个主任医师做场几小时的高难度手术,可能就也几百块钱劳务费。认为看牙贵,本质上还是因为国人对牙齿普遍不重视。
像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牙齿保健上的费用大概在1000-1500美元(7000-10000元),经济收入好的美国人对牙齿的爱护有一种偏执,把看牙科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确保牙齿整齐、雪白、没毛病。再比如日本,1.3亿的人口,却有68000家口腔医疗机构,接近10万多的牙医。牙医和人口比在1300:1左右,东京更达到800人中就有一个牙医的程度。再来看看我国的数据,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40000:1,40000个人才有一个牙科医生。国际公认的合适的比例应为2000:1,相差20倍,口腔医师的需求很大的背后,是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牙医。
不少国人的确是一年到头或者几年都不会去看一次牙齿——除非牙齿痛的情况下;很多人从来没使用过牙线,也没有去洗过牙。对牙齿不重视,也没有防微杜渐的意识,久而久之牙齿伤到神经了,届时再匆匆忙忙赶到医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贵也得看,除非你真能忍受非人的牙痛。
没有哪颗牙一坏就是伤筋动骨的,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后果。有牙科医生总结了一颗牙齿从好到坏的步骤以及收费标准。第一阶段,20元就能搞定的日常护理,一支牙刷,一管牙膏,一卷牙线。第二阶段,几十块搞定的牙齿涂氟。第三阶段,45元搞定的窝沟封闭。第四阶段,百元搞定的补牙。第五阶段,几百元到千元不等的嵌体。第六阶段,千元及以上的根管治疗。第七阶段,大几千甚至过万的种植牙。一般到了第五第六阶段,牙齿就到了“大洞吃苦”的阶段,人受罪,钱也受罪。
在当前种种因素的作用下,看牙贵是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很可能越来越贵。因此,要省钱的最好办法是,改变观念,“牙有问题也是病”,保护牙齿,做好牙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