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晚上一想烦心事就会睡不着,这是典型的情绪性失眠。所谓情绪性失眠,主要是由于情绪的波动而引起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滋生悲观消极情绪,当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时很容易和自己联系起来,勾起对过去往事的回忆。
情绪性失眠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产生失眠问题的原因很多,寻找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导致失眠的原因,也是诊断需要解决的内容。
情绪性失眠的鉴别诊断:
1、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是指由其它原因,如生理节律性失眠、身体疾病、心理疾病、使用药物和饮酒引起的失眠。
2、紧张性失眠:紧张性失眠是指由于精神紧张导致失眠。
3、入睡障碍性失眠:入睡障碍性失眠,指入睡困难。属于睡眠障碍的表现。睡眠障碍(somnipathy)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主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
4、一过性失眠障碍:这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需任何治疗,身体可做自然调节,故病程不足者不诊断失眠症。
心理医生建议,切忌躺在床上思考事情,最好将卧房单纯化,不要在卧房做太多其他的事情。另外,别把能否睡着太当回事。睡眠也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去刻意地控制情绪和思维时,也许反倒能自然而然地入睡。为此,失眠人群应到医院进行就诊,由掌握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遏制滥用镇静药物的现象。此外,适度增加体力活动,平衡人体内环境,确保睡眠质量,是中壮年人群缓解失眠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