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技术,特别是有过相关不良生育史的夫妻,把“产前诊断”当成优生优育的“最后一道门槛”。上一篇中我们讨论了产前诊断的一些基本原则,那么,究竟有哪些产前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准妈妈们,又各有什么优缺点呢?
优生遗传产前检查的“私人订制”(二)
产前诊断中心:王珏 副主任医师
针对胎儿的产前诊断技术项目一般分为以下五类:遗传咨询、生化免疫、医学影像、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这五类技术在每位准妈妈做产前检查过程中,都可能有应用,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如何选择和安排呢:
首先说说使用最普遍的生化免疫技术,比如母血清学唐氏筛查、TORCH抗体检测等。以母血清学唐氏筛查为例,这类技术的检测目标疾病有限,特指21三体、18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唐氏筛查通过检测母血中一些胎儿胎盘来源的蛋白质和激素浓度,比如HCG、AFP、uE3等血清学筛查标志物,根据浓度的异常变化来推算胎儿患这三种病的风险,所以它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多因素干扰。但是由于检测方法简便、费用低,常被广泛用于人群筛查。所以在遗传咨询门诊,医生对唐氏筛查给出的关键词就是:三种疾病、初步筛查。
第二说说医学影像技术,超声和磁共振检查是目前常用的方法。笼统而言,可以把胎儿的超声异常分为以下两类:超声软指标异常和胎儿结构异常,羊水量异常和胎儿生长发育参数异常也可以作为软指标异常。侧脑室增宽、肾盂增宽、肠管回声增强、心内强回声、NT增厚、鼻骨发育不良等等软指标异常,其存在意义更多的在于,软指标是胎儿遗传性疾病的影像学筛查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风险,与胎儿脏器组织结构畸形是不同的,绝大部分不导致先天性疾病,有些孕妇单纯因为胎儿软指标异常而放弃胎儿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在遗传咨询门诊,医生对胎儿影像学检查给出的关键词就是:胎儿结构异常-筛查技术和诊断技术、胎儿软指标异常-筛查技术。
第三说说细胞遗传学技术,通俗说就是查染色体。胎儿染色体检查,必须首先通过孕期介入性采样技术,比如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胎儿脐血管穿刺,获取胎儿的遗传物质,然后进行体外培养、染色体制片、显微镜下染色体核型分析,这也是目前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介入性采样技术有1‰~1%的风险导致胎膜破裂、感染、胎儿丢失,存在一些穿刺禁忌症,而且耗时长、检测人工成本最高,所以是不能在所有人群中广泛使用。医生对胎儿细胞遗传学技术给出的关键词就是:染色体病、显微镜水平诊断技术、有创性检查。
第四讲到分子遗传学技术,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一种就是无创胎儿DNA检测技术。通过分子遗传学技术,我们可以检测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可以针对性的检测一部分单基因病。但是由于人类遗传的复杂性,就算我们把整本生命之书摆在面前,借助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逐字逐句的研究,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只能做到盲人摸象。所以对于分子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给出的关键词就是: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有限的单基因病、分子水平诊断技术、有创性检查(绒毛、羊水、脐血)。
(图:胎儿DNA混杂母体DNA示意图)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已经有了无创胎儿DNA检测技术吗?为什么还要说分子遗传学产前诊断需要有创性采样呢?无创胎儿DNA检测技术原理来源于学者们发现母体外周血中存在着约5%~10%的胎盘游离DNA,但是如何从母血中识别和分离出来,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这时候有一位智者说了,我们可以更宏观的来分析这样一份孕妇血样,它是胎儿和孕妇遗传物质的混合物;如果混合物分析的结果是正常,孕妇也是正常的,那么胎儿也是正常的;如果混合物分析的结果是异常的,孕妇是正常的,那就是胎儿有异常了。
所以说,不懂逻辑和哲学的医生不会是杰出的科学家。这位智者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卢煜明教授。现在明白了吧,医生对无创胎儿DNA检测技术给出的关键词就是:三种常见染色体病(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分子水平筛查技术、适用人群受限。其本质的原因就在于,这项技术检测的是胎盘来源和母体来源的遗传物质的混合物。
最后说一说遗传咨询技术,通俗的说就是“去问问医生”,但是我相信如果大家读完了以上的内容,就会知道这个“问问”可能会有多么的复杂,这个被问的医生需要多么的思维清晰、知识渊博和耐心睿智。
严肃的说,与产前诊断有关的遗传咨询就是指取得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从事产前诊断的临床医师,对咨询对象就所询问的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等情况的咨询。对咨询者就其提出的家庭中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预后,复发风险率、防治等问题予以解答并就咨询者提出的婚育问题提出建议和具体指导参考。
综上所述,为胎儿制定优生遗传产前检查方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医生和孕妇及家人,在理性认识疾病复杂性的同时,在胎儿期这段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努力合作尽力做好出生缺陷的二级预防工作。
但是要承诺在胎儿孕育期,这么有限的时间里锁定疾病,锁定“目标”,其实是有着相当大难度的,距离“私人订制”的、准确率高的产前诊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期相关内容:
【专家说】如何把握“优生优育”的最后一道门槛
来源 I 江苏省人医生殖中心(已获授权)
图片来源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妇幼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