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目前被称为围绝经期,即围绕着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绝经是每一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从40岁左右开始,卵巢中卵泡明显减少,最终自然耗竭。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合成减少。妇女的生命时期在围绝经期这一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由于卵巢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等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系统的一系列衰退变化和症状。妇女在围绝经期的各种症状是逐渐出现的,症状的多少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很大。
围绝经期(更年期)的主要相关症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
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一段时间,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精神神经症状。症状可开始于绝经前过渡期,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甚至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减轻或消失。
1、血管舒缩症状
可导致面色潮热、潮红,多为阵发性自胸部向颈及面部扩散的阵阵上涌的热浪,可伴有出汗,汗后畏寒,每天发作数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潮热、潮红症状在绝经前及绝经早期较为严重,随绝经后时间进展,会逐渐减退,最后自然消失。
2、精神神经症状
可表现为轻型抑郁和焦虑两种类型,临床以抑郁型多见。常见症状有神经紧张、激动、易怒、烦躁不安、脾气急躁、喜怒无常、敏感多疑、唠叨不休或冷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睡眠障碍等。失眠较多见,可表现为不能入睡或入睡后及易惊醒而不宜再度入睡,或多梦,或早醒。也有人出现感觉异常,如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皮肤划痕、瘙痒及蚁走感,咽喉部异物梗阻等。
3、心血管症状
部分绝经期妇女可出现一组心血管症候群,如假性心绞痛、心悸、胸闷等。心功能检测结果良好。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实验多正常。扩血管药物治疗无效。此外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呈阵发性发作。
二、绝经过渡期月经改变
4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在不同的妇女雌、孕激素水平有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月经有不同的改变形式:少部分人表现突然停经,以后不再来潮,直接进入绝经期。大多数人表现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渐趋停止。也有人表现阴道淋漓不断的出血或大量的阴道流血,症状严重者需请临床医生及时诊治。
三、泌尿生殖系统改变
泌尿生殖道的改变出现较晚,一般在绝经后3~5年出现症状。通常表现为外阴、阴道、子宫、卵巢的萎缩或老化,但主要表现有:阴道干燥、分泌物少、性交困难和性交痛。这也是中老年妇女性欲下降、性生活减少甚至缺失的原因之一。
由于雌激素减低,阴道黏膜上皮内糖原成分减少,生成的乳酸也减少,阴道pH值由酸性上升到碱性,抵抗力下降,致病细菌容易导致阴道感染—即老年性阴道炎。
同时,由于膀胱三角区及尿道的黏膜与阴道黏膜在胚胎期系同一来源。雌激素缺乏时,膀胱三角区与尿道的黏膜也和阴道黏膜一样萎缩变薄,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膀胱炎及泌尿系感染。
正常育龄妇女膀胱容量为500~600ml,老年妇女膀胱容量减至250 ml左右,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
四、其它变化
可表现为皮肤逐渐老化、干燥、松弛而无弹性,面部臃肿,眼袋形成,色素沉着等。
由于雌激素减低,使钙吸收及骨矿物质代谢失常,易引起关节酸痛,后头部、项背痛,腰背酸痛或游走性关节痛,或仅为脚跟疼痛。
还可表现为基础代谢的减低,消耗能量减少,体重逐渐增加。女性第二性征退化,乳房萎缩变小、松弛下垂、失去弹性。脂肪多堆积在腰、下腹、臀、大腿等处,女性体形逐渐消失,部分妇女体态肥胖臃肿,活动笨拙。
如何安全度过更年期
1、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对更年期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更年期出现的症状能正确对待,这些症状都是暂时现象,经过一段时间机体内部重新建立平衡,绝大多数妇女能安然渡过这一时期的。
2、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注意劳逸结合,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
3、适当活动与锻炼可促进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功能,但应量力而行,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预防老年病的发生或加重,饮食宜清淡,少吃甜食,多进蔬菜及含钙丰富的食物。
5、进入更年期后阴道粘膜萎缩,变薄,局部抵抗力减低,容易感染,要注意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6、虽然月经失常是更年期常见的现象,如果月经来潮淋漓不净或月经量过多,必须及时就医,绝不能擅自乱服激素制剂。如绝经后,又有阴道流血或白带增多等情况者必须及时检查。
7、更年期妇女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作一次妇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其他更年期常见的器质性病变(如宫颈息肉,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对防治肿瘤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学会对乳房进行自查,有可疑时即去医院确诊。
8、此时妇女应补充适量钙剂,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对有适应症的绝经后妇女,在医生指导下应补充雌激素,以防治因雌激素水平低下所造成的各种症状与老年病。
文章来源问大夫网站常州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