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触诊和自查被完全取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吗?

作者:瘤生机 2017-07-05阅读:5592次

乳腺触诊和自查被完全取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吗?

周末,笔者又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发现乳腺触诊和自查不受待见,还只是近十多年的事情。

主要的原因,多认为是由于在此期间,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技术的发展趋于成熟,效果明显提升,设备也日渐普及,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肯定。

但出于放射线可能性危害风险的顾虑,其适用范围还没有覆盖到年轻女性(一般为40岁之前)的体检和初诊。

但是近些年来,乳腺B超成像诊断技术也日臻成熟起来,还把年轻女性也覆盖了。

于是乎,乳腺触诊好像就成了鸡肋。

这是一个正常的技术迭代故事吗?好比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了沙滩上?

那么,乳腺触诊目前已经是死了还是处于濒死状态?具体死期如何?乳腺自查会不会成为陪葬?

说人话:因为这2项相对较新的技术变得成熟可靠、行之有效,就要放弃传统的方法,这样对吗?

本人的观点认为,这是对的!但目前还不到放弃的时候。

钼靶和B超的未来看起来很美,但是不要忘了,前诗还有最后2句: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

笔者小的时候,电子计算器(不是电子计算机,暴露年龄啊)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大家就曾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有了计算器,还用得着学算术吗?

好像答案是肯定要学的,因为计算器不能时时刻刻地跟着人。起码考试的时候,就不让用计算器。结果后来怎么样?连高考都允许用计算器了!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其中的计算器模块肯定是标配,于是乎大伙的算术能力再一次集体退步,但是孩子们还得从小学算术。

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计算器是工具,而算术是方法。工具容易被替代,底层方法却不容易。

同样受电子计算器的影响,学财务的一度提出警示口号:有了计算器,更要学算盘!

这也是争论了数十年的问题。结果呢?如今取代算盘的不是计算器,而是电脑财会软件。算盘也没有被完全淘汰,一直是锻炼反应能力和手指灵活度的好方法。

算盘中的精华“珠心算”还专门用于儿童教育启蒙,依然是非常抢手的培训课程。

其实类似的口号还有很多,比如:有了点钞机,更要学点钞!有了文曲星,更要查词典!有了电脑,更要练字!……直到上个月,还新出了句:有了翻译机,更要学英语!……这周又出了句:有了“转基因”,更要……这个坑好像有点大,笔者还是不玩自己挖坑,自己埋的游戏了。

本人的核心观点是“绝不能因循守旧”,尤其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提倡复古的观念。那种留恋传统、意淫过去的想法,千万要不得。

比如,有人提倡要恢复繁体字,因为TA自认为其比简体字显得有文化、有内涵、有历史、有底蕴,还更科学。

本人听到过最厉害的呛声是:干嘛不直接恢复甲骨文呢?

接下来TA就会给反对者贴标签,从“反对传统文化”一直骂到“反智”、“不爱国”。

在此声明,笔者没有隐射谁的意思,更不是反对那位姓崔的农场主。

像本人是支持一部分人去研究和传承繁体字以及甲骨文的,甚至笔者自己就是爱好者,但坚决反对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为所有的人日常。

可惜,有些人的逻辑实在叹为观止,最近《变形金钢5》上映,竟然会引发“热兵器出现瓶颈,冷兵器终将胜出,还是传统的东东好呀”的论断,简直太能扯淡了。

对于这些人,应该采取断wifi,收手机的强制措施,还得没收电子计算器,连算盘都不能用,直接用算筹去。纸张也收了,用竹简怎么样?绝对复古传统有内涵。

好吧,不讲斗嘴,讲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王冠,试看各种进位制轮番称王篡位的过程。在科学史上,中国从最古老的2进制,发展出了4、8和16进制,其他文明还发明了12进制,但是貌似最后都被统一到10进制。可谁能想到,由于电脑技术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又重新回到2进制称王称霸的本源呢?

在医学临床上同样有太多这样的诘问:有了AI辅助诊断,有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更要苦练基本功!

那么,有了乳腺钼靶和B超,是否更要触诊和自查呢?好像就没有硬气点的说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科学界正陷入一个循证的怪圈。

讲循证,没有错!事事讲循证,也没有错!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循证医学的理念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但是相应的论证和推广不能机械化。

在笔者看来,乳腺的钼靶和B超还算新科技,适宜用来搞科研、写文章。检查收费还贵,利润空间大,因此背后肯定会有医疗器械公司的推动,所以相关的研究能够如火如荼地开展。不能否认“向前看”中有“向钱看”的成分。

而乳腺触诊和自查是传统技术。就此去申报个科研课题,不管包装有多么精美,评审专家多半会认为“没有创新性”而优先淘汰之。

触诊检查收费还特别便宜,自查又全乎免费,因此就更缺少利益的推动了。

另一方面,各地经济条件的改善,也都倾向于要求使用新方法新技术。

举个真实的例子,世界卫生组织在印度做了大量应用醋酸染色法(VIA)检查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证实其又经济又有效,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是杠杠的。

于是世卫组织不遗余力的推广,这种简单易行,连低资源低收入国家都能开展的项目。

结果却令人失望到家。有条件开展的地区,因为没有印度那样的贫困,就会干脆跺跺脚,收收裤腰带,使用更有效更可靠,但费用稍贵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法)。

甚至为了尽量减少误诊或漏诊,在同样的预算条件下,干脆就少做一点人群覆盖,那又有何妨呢?

乳腺触诊和自查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想要依循科研思路进行效果评价,却遭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歧视。临床上有了2大神器为后盾,触诊检查也变得越来越轻描淡写。

那么,咱们瞅准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没有配备乳腺钼靶和B超的前提下,可否重提触诊和自查作为社区适宜技术开展研究论证和推广呢?

答案也许还是不能,因为不学不知道,一学心里才清楚,要学会乳腺触诊和自查,实在是太难了。

至于怎么个难法,今天下面的空间不够了,下次再探讨吧。

本文是春晓医生参与肿瘤患者生存健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心得体会,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用于分享交流。

欢迎参与和关注本项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议,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