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这样一些人:没看他怎么学习,考试成绩出来却稳稳的排在前面。也有很多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根据下图,可以大致把学习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差。这类学习者往往刻苦努力,却成效不佳,是所谓的低效学习者。
第二类:学习时间长,学习效果好。这类学习者是标准的好学生,他们用学习时间的堆砌,来达到优异的学习效果。
第三类:学习时间短,学习效果好。这类学习者,用较短的时间就能达到和第二类学习者同样的效果,是人人羡慕的高效学习者。
第四类:学习时间短,学习效果差。这类学习者,不愿意花时间学习,也没有掌握方法,学习能力弱。
人群中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毕竟都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除去家庭条件等外在因素,是什么让第三类人学得比别人快呢?秘密就在下面
第三类学习者的两大特点01:他们不是所谓的标准型好学生
在我们平时的印象中,好学生会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伏在课桌上学上好几小时的那种。而第三他们往往看起来不怎么努力,喜欢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学那个,真所谓学得花样百出
02:偷懒即高效
人类的本质就是懒惰的,而恰恰是历史上想方设法懒惰的人,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从锄头到键盘,人类的生产方式越发地便利起来。
而第三类人在学习上的“偷懒”,其实就是在寻找最高效的方法。比如说背单词,英语老师给你本单词书让你背,可能你就会跟着老师的路子,背了记,记了忘……而第三类人可不会老实的翻个遍,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记更多的单词
但是第三类人的方法,往往只适合自己,零散不系统,那么作为其他类型的我们而言,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一些呢?
四个技巧1、变化环境
有的人喜欢专门的教室,自习室学习,甚至有自己的专属座位,为的就是营造“我要学习”的仪式感。我想说,如果这个习惯没有让你的学习有所进步的话,那就换个地方吧
科学家们发现,比起死守常规的学习场所,频繁更换学习场地,学习效率反而更高,在有关的试验中,不同场所的学习效果比起相同的提升40%
并且变化环境,也使我们的记忆不再依赖于某一环境,毕竟你考试的时候不会在熟悉的地方
除了环境之外,你还可以变化时间,学习方式……如果背单词累了,就到公园背,躺着背,公交上背……换个地方,会有很大不同
2、拉开时间
科学家通过记忆单词的实验证明:一次学习20分钟,不如用10分钟的时间学习两次
与其一次性塞给大脑大块的东西消化,不如将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成数次学习,并拉开时间间隔。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记忆全新内容的学习和记忆,对于长期的学习任务,科学家总结了最佳时间间隔,见下表。
3、交替学习
有一个10000小时定律可能大家听说过,只要专心某个领域100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但是显然我们没人想成为考试专家。
现在很多科学家实验证明比起反复练习,交替学习的效果更好
心理学家罗勒做过一个实验:他召集了24名小学生,学习计算棱柱体的面、棱、顶角、转角数。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集中学习,顺序练习面、棱、顶点、和转角的习题。而另一组练习了相同的次数,只不过是随机而无序地做题
第二天,所有的孩子做了一个测试。结果交替学习的那一组的成绩比另一组高出一大截:77%与38%的差距
心理学家发现:学习时把不同的物件、技巧和概念穿插到一起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不但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一项的不同,还能使我们彻底地掌握好每一项内容。
写在最后学习这件事,其实并不是非要按照老规矩地“脚踏实地”,敢于折腾和变化才是学神们不同于我们的地方吧。
从心理学角度来聊一聊学习,其实可以很简单,小编以后会多总结学习效率方面的文章,大家感兴趣就一起来充电吧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我哦
为你带来好玩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