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10岁男孩的精致利己主义

作者:浙江新闻 2017-08-31阅读:2120次

锐评丨10岁男孩的精致利己主义

豆瓣上的一个帖子火了。楼主说自己的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英语口语很棒,奥数、围棋、轮滑各种爱好出类拔萃,小小年纪就有了清晰的人生规划。而他似乎也非常认同自己“天之骄子”的身份,甚至还认为自己的父母“不配有我这么好的儿子。”

帖子中,这个年仅10岁的孩子用近乎可怕的理智冷静吐槽自己的原生家庭:“成绩再好也没有用,父母穷鬼,买不起大城市房子,也送不起留学。有钱比成绩好重要多了。”

锐评丨10岁男孩的精致利己主义

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国的大学里,正在培养一些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高智商却世俗,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为核心。大学是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固然会接触到社会功利的一面,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塑造的,其中家庭教育更是影响终生、难以根除的。

帖子里的10岁小侄子,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里孩子的缩影。大概是因为在自己年幼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为想成为的人”,许多父母奉行起鸡血教育,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要勒紧腰带甚至透支家庭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爱好小组、体验项目,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跨越阶级,获得更加光明的未来。殊不知这一针又一针的“鸡血”,打断了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打乱了孩子衡量得失、辨别是非的标准,更打痛了父母子女的关系。

从小被耳提面命凡事要做到最好,父母提供的富足的物质生活逐渐变成了交易对象,天平的另一头是考出一次好成绩、获得一张奖状、捧回一座奖杯,唯独没有父母的爱。久而久之,在越来越接近社会认可的“优秀”的标准时,孩子们也越来越将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所以从头到尾,这个10岁的孩子一直在强调“父母给的不够”、“学得再好父母也是给不起什么”,他把自己目前得不到的东西都归罪到了父母的头上,认为是父母的“无能”阻碍了他,却没有想过父母并不欠他iphone7、大城市的房子、留学的学费,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地付出,是因为爱。

那么孩子对“爱”的理解呢?依然用物质衡量。在他的心中,妈妈给他买零食不是爱,省钱买无人机才是爱;爸爸跟人炫耀自己不是爱,多带自己出去看看才是爱;父母想生二胎也不是他们嘴里的“多一个亲人”,而是要他把自己有的分享出去……他的世界已经以自我为中心画了一个圈,连父母都被划在了外面。

我不愿用“冷血”、“功利”这样略显刻薄的字眼去形容一个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那些沉浸在自我牺牲式付出中的父母们可以醒醒了,任何时候的沟通都不能用“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你好,你不能抱怨必须听话”一笔带过。情感教育与智力培养同样重要,后者可以通过金钱换取,可以让你功成名就,但只有前者,才能让你学会感恩和知足,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最平凡却最无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