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观点认为,人在失败的情况下,会习惯性的将责任推诿给外界环境,属于归因偏差,是在特定环境下自然出现的人类心理反应。比如把食物做得可口则是厨艺精湛,难以下咽就归咎于厨具、调料的影响;业绩突出是自身优秀,没完成任务则是同事配合不好...诸如此类皆为自利性归因偏差,好的结果均是自我优秀,差强人意都是受到外界干扰。这种主观意识的人通常自命不凡,难以看到自身不足,十分愚蠢。
2. 观察者思维作为主观行动者更倾向于注重行为所受到外部的影响,而作为旁观者会将他人的行为归结为性格因素。看到行人在路上跌倒则认为他比较笨拙,自己跌倒便归咎于环境的影响,路上有障碍物或是结冰。此现象在互联网时代非常显著,明星走红的同时也会受到很多诋毁和非议,甚至有些网民会捕风捉影,恶意抹黑。以观察者姿态主观诋毁他人的行为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3.错误定价偏差大多数人对一件事物价值的评估,很容易忽略时间这个成因。一些画家、作家去世后他的作品或许更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只局限于当前,欠缺了长远的考虑,而现实总是如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般需要积累才更具价值。心理学家认为,看不到事物的长期价值属于错误定价偏差,很多事情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并配以坚定的行动。
4. 过度自信偏差心理学家发现高估自身知识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盲目自信属于过度自信偏差,比如考试时答题顺畅,对成绩胸有成足,最后的成绩和预想却相差悬殊。或是定下的减肥目标是一个月瘦20斤,一个月后只掉了5斤称。盲目的高估自己只会毫无准备的失去机会,注重过程和细节才能在有准备中获得成功。
5. 沉没成本思维面对已经付出一定成本的事物,在内心清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却还坚持的行为称之为沉没成本思维。这体现了不想面对负面情绪的心理,但这未必是件好事。你在观看了15分钟的电影后得出了索然无味的评价,那么继续看下去还是马上就走呢?电影票就是你付出的沉没成本。观看无聊电影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或许你该花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6. 后视偏差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在推进过程中产生过高的估计而发生偏差,却习惯性的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后视偏差。比如看侦探故事没注意的信息,在了解真相后才发现是线索,却以为自己早有预感,产生“早知道会是这样”的心理。可是,事后自我彰显会不会有点马后炮呢?
7. 幸存者偏差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和限制性条件被叫做幸存者偏差,是一种逻辑上的错误。某媒体报道了一村庄的老人都很长寿,调查发现他们都有喝葡萄酒的习惯,那么喝葡萄酒就一定会长寿吗?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葡萄酒内蕴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提高人体机能有很大的帮助。但其实也有人习惯饮用葡萄酒却短命的,媒体不会对此进行报道,因为它不具有事件的热点性。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重点,那些成绩卓越的人背后所付出的辛劳才蕴含深意。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三体的秘密”;“心伙伴”,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