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网,经常能看到一些心理测试。这些心理测试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模式,讲个故事或设计个场景,通过问被测者在这个场景中遇到相应问题时会怎么做,用来推断其性格、机遇和运气等。同样,一些因失眠、头痛甚至心脏病等求医而被转诊到临床心理科的患者,也会接受来自医生的心理测试。那么,这两种测试具有相同的意义吗?
网上的心理测试仅供娱乐临床上由医生主导或指导患者做的测试叫心理测量,跟网上那些普通的趣味心理测试不一样。心理测量是通过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普通的“心理测试”可以理解为每个意象都是特定符号。在心理学研究者看来,这些心理测试都是没有经过标准化的,信度和效度都低。
医用心理测量可以自己做吗?有些医用的心理量表可以在网上找到,找来自己做是否也有效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很多心理测量量表并非可以由被试者(患者)单独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试者(心理咨询师/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及主观判断。心理测量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为了避免环境对测量的结果产生影响,环境的各种物理条件是经过专门布置的,测试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
有治疗需要,还是要找医生心理量表有筛查、诊断功能,也可以用来描述临床特征,比如考察患者的症状是否存在,或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追踪症状的变化,用来指导治疗方案、护理方案的制定。而对网上的趣味测试,大家还是应抱着娱乐的态度,如果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