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一词渐渐成为了现代人的惯用的反映情绪词语。人们喜欢用“纠结”来表达自己的处境或者心理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现代人过大的心理压力。研究表示,一个人若经常出现纠结情绪,碰到心理学家所谓的“矛盾情感”的机会较多,而那些观点明确的人出现这种矛盾的机会则比较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排除纠结的心理问题呢?
纠结中隐藏的心理现象
值得让我们深思的是,纠结在让我们“一吐为快”时,潜伏着怎么样的社会文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流行语正是某种社会心理的体现。从别理我,烦着呢、郁闷、再到纠结,人们口中用以表达心情的词语随着时间推移也在渐渐变化。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海量信息充斥着现代人周围;在这个时代,物质生产如此丰富多样,社会文化多元并进,个体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虽然智者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懂得如何选择,然而当今人们面对诸多诱惑时,如何表现的更智慧,叫人如何不纠结?
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人们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坚守与缺失、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困惑;人们在历史与当下,自身与他人之间不断逡巡、追问。当其时,个体并不必然有疼痛感,而当纠结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标签,其间产生的价值迷失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
如何应对“纠结”的心理状况?
事实上,人们会抱怨生活让自己太纠结,却不知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却不曾思忖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不断在徘徊中受阻,却不愿突破自我。有些时候,遇到烦恼,我们纠结;遇到挫折,我们纠结;遇到不满,我们纠结;遇到迷茫,我们纠结,人们执著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磕磕碰碰,其实都是伪纠结。活在当下,挫折在所难免,以一种阳光心态直面挑战才是上选。
不断纠结只会拖延做决定的时间,而问题总会有需要面对的那一刻。所以,在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时,要多一点勇气和智慧,要把握好心里的那根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