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咨询是马上就可以帮我解决问题吗?可能有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还不太清晰,甚至有些还停留在去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就代表有精神病的认知上,又或者对心理咨询存在着比较完美的幻想,就是咨询效果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今天,我想以一名普通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稍作澄清,消除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某些误解。
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做心理咨询?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有在某个阶段会遭遇某些方面(如读书考试、婚恋情感、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自我认知等)的不顺,挫折或打击,由此产生出困惑、烦恼和痛苦。
这些情绪叫“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并且令人感到抑郁、焦虑、沮丧、厌倦、易怒、疲惫、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甚至失去自我,饮食与睡眠都受到影响,还可能会出现躯体化反应(由心理原因引起的身体出现如胃痛,头晕,肩膀疼痛等症状)。
如果这些情况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善,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找心理咨询师交流一下。上面出现的那些症状,我们称之为“一般心理问题”,每一个人,包括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都可能出现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会在了解完情况并与来访者(注意这个名词,是来拜访的人)达成协议后,会运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的方法(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本行为疗法等)为你做咨询,通过咨询来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品质,引导来访者获得心灵的力量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的,不能开药。
如果,一个人已经出现诸如幻觉、幻听、妄想、错觉、哭笑无常、行为怪异、社会功能严重退化等(例如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还有与他人交往等),这可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必须尽快去医院救治。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具有处方权,会辅以药物治疗,否则很危险。
心理学行内习惯用感冒来比喻一般心理问题:就像感冒,可治可不治,看自己主观意愿还有难受程度而定;这次好了,下次还会再得,谁都无法保证我终身不感冒了;如果过于忽视,那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引发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心理咨询的步骤、内容和形式了解你的各方面情况
这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如果不合适可以继续寻找更有助于自己情况的咨询师。如果大家合适,将会共同确立咨询的目标,咨询的形式(面谈、视频、电话、语音?),咨询时长,付费方式,注意事项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咨询师,我会遵循心理师的职业操守,承诺为你保守隐私秘密。
通过之后的交流建立信任
之后的交流中,咨询师会提供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建立对彼此的信任,令你可以安心卸掉这么多年需要扮演各种角色而形成的层层防御。交流会随着信任关系的增进而深入,我们不仅要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更要发掘你有用的资源,并促进你对真实自我个性、需求、方向的进一步探索。
陪伴并引导你向内探索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诸多不顺归咎于外部环境于他人因素,而错失了自我反省、修正自己内在力量的机会。当我们愿意向内探索时,会诧异地发现:“自我否定”、“不安全感”、“低价值感”、“莫名焦虑”、“强迫性重复”等等,那些我们未察觉到,或者偶有察觉但不愿承担的东西,阻碍我们去认识和成长自己。
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
咨询师永远都是保持中立态度的,不带个人立场及感情色彩,尊重每一位来访者的隐私。在咨询师全神贯注的倾听、设身处地的理解、不离不弃的陪伴下,你会发现,即使你坦承自己的怯懦、恐惧、阴郁、不完美,你也会被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你将会有更多的勇气从了解你自己逐步走向成为你自己!
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
就像感冒一样,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心理咨询也同样,不可能一次咨询就能帮助你找到内心的答案。建立信任的咨访关系-到引导你去探索自己-自我成长获得力量-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相互配合,循序渐进的过程。咨询师会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你成长。
达到双方认可的咨询效果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得保持对咨询效果的客观评估,检验在双方咨询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和疗效,并延展和应用到你的实际生活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最初困扰你的问题转化为推动你成长的契机和动力,双方对咨询目标的达成有了比较一致的认可,我们就会好好的道别了。分离,让你更好的出发与前行。
最后,诚恳地跟大家说,不要高估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和作用,每个人都要面对各种难题与困境,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那为什么还要去找他们做心理咨询?因为他们都接受过长期而系统的专业学习。
当你遭遇到某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们可以为你寻找内心深处的答案提供一些线索,让你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假如你有其他能帮助你寻到内心答案的途径,只要对你有所助益,都可以使用。
了解更多心理知识,请关注@惠质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