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永远牵动着无数家长的神经!前两日,某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跟家长互骂。
老师脱口而出说:“你家孩子学习不好,凭什么怪我?”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当下家长与老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巨大矛盾。
其实老师和家长本应该是互相配合的关系,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实现“家校共育”。
01
参加家长会是家长的义务
生活中总会有工作比较繁忙的父母来不了家长会,尽管老师多次电话沟通邀请,却还是收效甚微。
又或者家长来参加了家长会,但对于老师说的某些孩子的不足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家长却没放在心上。
其实参加家长会是家长的义务,通过参加家长会,除了跟老师有一次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了解孩子现在的学习情况与缺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了解下与别的家长在教育认知上的差距有多大。
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上课时间,为何孩子之间的表现跟学习成绩天差地别,家长们有没有真正的思考过这个问题。老师让家长参加家长会的意义,正是在此。
所以家长要与老师互相配合,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交流一下孩子在学校跟同学相处的情况,或者在家学习时的表现以及对于做家务的情形,以此更好的全面了解孩子,不片面否定孩子的一切。
02
学习的好坏,家长责任更重
一个班级内,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你不能说这个老师教育的很好,也不能说教育的很差。但孩子无论怎样,老师都是认可孩子的表现的。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绝大部分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剩下的就是家长教育的功劳,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占的比重最小。
而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原因就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可能是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不牢靠,又或者是家庭氛围不和睦,心里抵触学习等等。
其次老师教育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仅仅的课堂40分钟,讲述课本知识后,其他用来教育孩子良好品行或者学习习惯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家长跟孩子的相处时间非常的密切,回到家后,孩子的一切行为都与整个家庭氛围有关,而这段时间也是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才。
所以在孩子一生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既是最基础的教育,也是最重要的教育。
03
父母言传身教胜于一切教育
家长对于事物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如果家长认为只有学习最重要,其他家务不用管,那他就会变成一个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
如果家长认为唱歌跳舞等娱乐方式不重要,只有读书最重要,那么他将会变成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如果家长如果平时在意教育孩子时家庭的氛围,关注孩子的行为与细节,那么他想养成坏习惯或者学习成绩差都很难。
所以家长想要孩子爱学习,首先自己先找本书安静的坐下来,给孩子看到你认真学习的状态,而不是你在看着手机、嗑着瓜子,让孩子赶紧写作业去。这在孩子的认知里是不公平的,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
当你真正给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时,不用催促、不用强迫,孩子都会主动像你学习,因为孩子都会喜欢一个有气质、有思想的家长,也会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幸福!
04
重视语文,提高文学素养
如今中高考实行改革,文理分科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语文的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而且如今的学校也开始偏重于实际应用式教育,不再只关注学习成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重视语文的学习,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提升自身的气质与修养。
但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学习,毕竟仅凭老师在课上的讲解与与课后的作业批改修正,远远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写作能力。
所以家长要在晚上和周末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开阔眼界,发散思维。那么等到课上经过老师的提醒和点拨,学习效果将大大加倍。
并且这种培养越早越好,因为一旦进入初高中,孩子将会接受一轮又一轮的知识轰炸。到那时,想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了。
05
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老师都不会拒绝家长的沟通,反而更乐意与家长交流。彼此真心的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与不足,沟通对策,一起帮助孩子改进,成长。
每个老师都希望孩子获得好的成绩,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好的自控能力与学习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跟老师的配合,影响孩子,指引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
或许也有家长认为有些老师不负责任,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愿与之多交流。
但想要为了孩子好,必须有所行动,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理解老师。同样的,老师也会更理解各位家长的无奈。
“家校共育”看似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很难。老师有老师的无奈,家长有家长的苦衷,但最终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孩子成才。
所以家长与老师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从对方角度思考,矛盾自然会相对减少。同时,利用好每一次的家长会,促进彼此的了解,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