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一上班就看到同事小飞疲惫的身影,我问到:“你怎么看上去这么累,昨晚没睡好吗?”
小飞无奈地说:“唉,我们家儿子昨晚做作业做到11点还没做完,今天早上6点起来补作业,结果还没有补完。”
我说:“你儿子才三年级,老师怎么布置这么多作业呀!”
小飞一听就急了:“不是的,其实作业也没那么多,我儿子就是做作业慢,我一天在旁边催的都快发疯了,怎么催都没有用!”
我又问:“你有没有了解过孩子为什么做作业慢呢?”
小飞说:“我们家儿子我清楚,就是做作业不集中注意力,磨磨蹭蹭、拖拖踏踏,只见写不见进度。”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张冰山图。
这是著名的冰山图,我们一般只看到海面以上的冰山,那小小的一角,可是海面以下隐藏的庞大的山体是你不为所知的信念,这里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感受和信念共同构成的,如果要想纠正或者培养一个行为习惯,不能够仅仅关注问题的表象行为,而要关注行为背后的和信念。你看到的孩子做作业慢这个行为只是表象而已,你需要深入了解冰山底部孩子这么做背后的感受和信念究竟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找准缘由才能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你看到孩子做作业慢这一个表象背后,可能存在四种不同的信念。
一、孩子在寻求你的关注这一类孩子背后的信念是,我希望妈妈关注到我,我做作业慢一些妈妈就可以多陪陪我,我的心就会有归属感,妈妈围着我团团转就是在关注我,我喜欢这样。
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日里太忙了缺少对孩子的关注,除了指令式的谈话外,日常生活中缺少对孩子爱的表达。如果是这样,那你一定要每天抽出至少十分钟以上的时间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玩耍,多倾听孩子,让孩子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在寻求你的过度关注,这是错误的信念,孩子就喜欢你围着他团团转。这种情况,单纯的说教是没有用的,你仍然需要每天抽出时间全身心陪伴孩子玩耍至少十分钟。此外,你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时间表,确定做作业的时间范围。也可以在孩子故意做作业拖沓的时候不去理会他,千万不要催促唠叨,让孩子自己承担做作业慢带来的后果,比如无法完成作业第二天会被老师批评、不能按时睡觉等等。孩子其实很聪明,他心理非常清楚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不停的唠叨,那你就上当了。
二、孩子在向你发出权力挑战这种孩子是故意做作业慢背后的信念是我长大了,我的事情我要自己说了算,我不喜欢你不停地唠叨我做作业,你越说我越做的慢,证明给你看你控制不了我。
面对这种情况,不了解孩子背后信念的家长往往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开始威逼利诱,但结果往往是孩子变本加厉。这时,父母要做的是千万不能强迫孩子,适当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权力。比如给予孩子两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你今天准备先写语文作业,还是先写数学作业?”“你做完作业是需要妈妈帮你检查,还是你自己检查呢?”“你做作业的时候需要我陪伴你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等等。通过让孩子进行有限的选择,让孩子体会自己做主的感觉,这也是一种鼓励。如果孩子还是不听你的建议,你千万不要当面和孩子发生权力战争,你应该在冲突中离开,这也是尊重自己的做法。等到双方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来解决问题,日常惯例表是个不错的方法。总之,挑战权力的孩子你要给孩子适当放权,不要担心孩子会犯错误,犯错时最好的学习机会,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
三、孩子在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报复你一个报复你的孩子其实是一个内心很受伤的孩子,他感受不到你的爱,他认为你对其他事情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爱他,比如他会觉得你每天督促他学习是因为你更爱成绩,其实你没那么爱他。他如果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伤害,他就要伤害你以报复你,你越在乎什么他就越不做什么,比如他认为你更爱成绩,他就故意做作业慢或者不好好学习以达到报复你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你首先要做的是认同孩子的感受,表达你对孩子的爱,与孩子共情重新建立联结。如果你真的伤害了孩子,你应该主动正式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化解孩子心理的疙瘩。千万不能以责罚的方式再去惩罚孩子,给孩子造成再次的伤害,不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得你们的矛盾激化。等到孩子内心原谅你了,再来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方案,日常惯例表、有限的选择、适当正面放权、每天保证时间陪伴孩子、召开家庭会议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四、孩子认为自己没用选择自暴自弃这一点是四种信念中最为严重的。这时的孩子严重缺乏自信,一方面觉得自己不行自己没用,还要证明给你看我是真的不行,你们就不要对我抱有什么期望了,另一方面孩子内心孤独又无助。这时候你要做的是立即停止对孩子的失望、批评和埋怨,正视这个事实,帮助孩子一点一点恢复自信。这个过程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放弃孩子。
你可以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并告诉孩子你非常欣赏他的这个优点;你还可以放大孩子的小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都不要吝啬你的赞赏,并鼓励孩子为之作出的努力;交待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孩子独立完成,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渐相信我能行,我是可以的;多花一些时间专心陪伴孩子,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你的爱。